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OBE视域下理科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天气学课程为例
薛宇峰, 张树钦, 龙景超, 罗小青, 曹宁
2023, 6(11): 1-5.
摘要
(
112
)
PDF
(4186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保障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实现。该文基于OBE教育理念,在分析专业课程现行考核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多元化天气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基于特定的课程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从课程目标达成度维度进行评价,获得了更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对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也更有利于实施持续改进,为毕业要求的达成提供有力支撑。
地方农业高校服务“三农”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邓泓
2023, 6(11): 6-9.
摘要
(
38
)
PDF
(424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对于服务“三农”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加,地方农业高校在培养服务“三农”人才方面具有优势,因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农业高校服务“三农”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对地方农业高校服务“三农”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发现,扶持政策、激励机制、科研平台、乡土情怀、耕读教育和校园氛围是地方农业高校服务“三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地方农业高校培养服务“三农”创新人才的系列提升措施。
中小城市高职大学生本地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淮安为例
胡译方, 殷清
2023, 6(11): 10-14.
摘要
(
73
)
PDF
(490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毕业生是人力资源市场的高技能人群,其人力资本价值对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该文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淮安市高职院校大学生本地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同时针对个人、家庭、经济、社会以及产业等方面存在的阻碍高职大学生本地就业的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通过主导产业带动,提升本地就业吸引力;改善社会环境,优化高技能人才吸引政策;政校企协同,强化人才政策宣传和落地实施等。
教学革新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智慧农业装备与应用方向)TRIZ 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贾孝伟, 宋卫海, 李曰阳, 刘明明, 陈肖妹
2023, 6(11): 15-17.
摘要
(
35
)
PDF
(258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一项重要工作任务。TRIZ理论作为一种以解决技术问题为主的创新方法,对提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TRIZ理论教学现状,指出了TRIZ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对TRIZ理论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更全面系统地将TRIZ理论教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添加剂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
李光辉, 郭卫芸, 王永辉, 高雪丽
2023, 6(11): 18-20.
摘要
(
47
)
PDF
(263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食品添加剂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根据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课程目标及授课内容,构建了三者之间的对应支撑关系;制定了食品添加剂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细则,并分析了该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结果表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设计的完善和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食品类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提供参考。
基于OBE理念递进式任务驱动混合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
周平红, 祝军权, 周晶, 邹小丹, 郁素红
2023, 6(11): 21-24.
摘要
(
56
)
PDF
(336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堂改革是新时代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探索了基于OBE理念递进式任务驱动混合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递进式任务单的设计,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融入任务单中,线上线下灵活实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受限问题,适用性强。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岗位能力分析的养老机构管理实务课程设计
黄加成
2023, 6(11): 25-29.
摘要
(
36
)
PDF
(398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养老机构管理实务是养老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课程。养老机构管理实务课程设计应积极回应时代需求与行业发展要求,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新理念,该文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提炼岗位核心能力,融通“岗课赛证”,确立核心知识与技能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研究
解燕平, 孙树杰
2023, 6(11): 30-33.
摘要
(
35
)
PDF
(392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为基础,融合虚拟仿真技术,实施以“明晰培养定位、重构培养体系、打造培养平台、健全保障机制”为路径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贵州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探讨改革成效,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提高用人单位的好评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
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祁润钊
2023, 6(11): 34-36.
摘要
(
47
)
PDF
(2787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有助于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设计中的结构原理、结构形式。然而,由于建筑学的学科培养体系缺乏完整的数理知识培养内容,因此,学生对于结构知识存在认知上的缺陷。该文从学生、教材及教师三个层面分析建筑结构选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建筑学专业背景与教学目标,提出优化教学内容的相关改革探索,使学生能够在建筑设计的课程与实践中,合理地考虑并应用相关结构知识。
商务英语EMI专业课程教学的超学科研究
周炜
2023, 6(11): 37-39.
摘要
(
31
)
PDF
(243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学科理念是学科间融合的最高层次,为全英语教学模式的目的性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超学科理念为商务英语EMI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方法,为探求最大效度地利用外语资源、促进学科融合、丰富教学模式内涵提供了研究路径。该文以期拓展现有的商务英语EMI课程教学研究视野,打开新的视角和思路,实现综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技术
苏昕, 曹辉, 刘敏
2023, 6(11): 40-42.
摘要
(
54
)
PDF
(2937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医学传感器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参数和分子信号,从而为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支持。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展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该文对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项目驱动学习、虚拟实验室、远程教学等方法和技术运用于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数值计算方法课程为例
张少波, 马艳玲, 杨显玉
2023, 6(11): 43-46.
摘要
(
56
)
PDF
(3717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值计算方法是针对大气科学专业和应用气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以此课程为例,结合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新态势,针对前期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该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过程化考核等方面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改革新模式,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保险学课程教学实践
郭艳俊
2023, 6(11): 47-50.
摘要
(
50
)
PDF
(349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星学习通智能移动教学平台通过将网络与传统教学融合,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推动教学向前发展,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移动学习平台与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保险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新工科背景下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以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
林远海, 王俊生
2023, 6(11): 51-53.
摘要
(
77
)
PDF
(364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和新一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技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作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十四五”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以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根据新工科建设特点和要求,分析当前传统工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在船舶、海洋、环境工程领域的特色与优势,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改善研究生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路径。相关成果为优化新工科背景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与人才竞争力等提供借鉴。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高”建设背景下提升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潘新元, 钟秋平
2023, 6(11): 54-57.
摘要
(
39
)
PDF
(385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需构建高效的数学课程,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该文通过问卷及访谈,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四个维度调查了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和分析了影响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并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可操作、可实践的方法,旨在促进高职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有效参与,提升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产业学院背景下校企“双师”队伍培养机制创新的问题与对策
朱辉
2023, 6(11): 58-60.
摘要
(
61
)
PDF
(28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备受关注,许多高校主动尝试现代化的教育路径,精准定位“双师型”教师标准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整合利用多种优质教育资源,围绕产业学院发展的现实条件,积极提升综合师资力量水平。该文结合产业学院与“双师”教师的背景,深入分析产业学院背景下全面创新校企“双师”队伍培养机制的具体对策,以期为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研究——以数字图像处理为例
徐则中, 钱诚, 游庆祥
2023, 6(11): 61-64.
摘要
(
56
)
PDF
(385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该文立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特点,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工程实践、完善课程考核五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大纲里明确“双创”培养目标、增添创新创业元素、强调图像处理的创新应用,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经过三年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刘策
2023, 6(11): 65-67.
摘要
(
33
)
PDF
(296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第一动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坚持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有助于培养专业水平较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据此,该文重点研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关系,并提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多元理论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陈艳琴
2023, 6(11): 68-71.
摘要
(
40
)
PDF
(385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打造创业型大学,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围绕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自主创业,主动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教师需以学生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新时代背景下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育人要求,以多元理论为支撑,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以及学习能力,高效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迅速,积累了一定的创业教育经验。该文以多元理论视角,深入分析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赋能数字经济的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吴耀熙, 周茜
2023, 6(11): 72-74.
摘要
(
69
)
PDF
(286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数字云、数字孪生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商业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为商科人才培养带来新挑战,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成为当下高校商科专业研究的热点。该文从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存在的问题、培养路径三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马一鸣, 霍楷
2023, 6(11): 75-81.
摘要
(
84
)
PDF
(541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背景下,探索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革新路径,并分析实践条件,制定实践方案。该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意义。首先通过“理念—目标—方法—内涵”四点进行创新设定;其次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平台建设四方面研究实践对策,开展实践活动;最后构建包含学生端、教师端、第三方的三端评价平台,全方位保证教育成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金课”构建策略研究
韦玉容, 黄海敏, 樊光义
2023, 6(11): 82-84.
摘要
(
62
)
PDF
(248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该文在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现有教学模式与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模式、“PBL+TBL+CBL”三轨教学模式、目标导向教学模式(OBE)、个性化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相结合,提出高职创新创业“金课”构建策略,以期为加快“双创型”人才培育提供借鉴。
基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节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李可, 陈龙
2023, 6(11): 85-88.
摘要
(
32
)
PDF
(329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深入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能源革命和全社会节能减排,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作为全国首批开设节电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236个“政、行、企”进行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基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出节电专业课程体系,对职业院校电力低碳专业建设及社会培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优化研究
武传宝, 岳小丁
2023, 6(11): 89-91.
摘要
(
42
)
PDF
(2711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利于实现教育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部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教育理念不清、课程内容同质化、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该文提出从观念维度、实践维度、资源维度几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探索“三融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白莉莉, 乔晓昱
2023, 6(11): 92-94.
摘要
(
78
)
PDF
(2885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走上高速发展的数字化道路,使得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该文基于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创新创业人才,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潜力提供支撑。
新时代土木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改革及实践
吴长, 王立宪
2023, 6(11): 95-97.
摘要
(
61
)
PDF
(282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智能引领发展、绿色创建未来”的新时代,绿色建筑、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BIM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迫切需要培养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作为行业支撑。建立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进一步推动土木专业智造化升级改造,面向智能建造技术发展需求,开发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课程和育人平台;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思政元素相结合,融入育人元素,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推进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工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重构课程体系;探索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方法及线上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探索“金课”建设新路径,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和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彭静静, 唐雪梅
2023, 6(11): 98-100.
摘要
(
32
)
PDF
(28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纲领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本科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深度融合,注重挖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建设型人才。“专创”深度融合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该文就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深度融合的概况、意义、融合现状、必要性以及有效路径进行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改革研究
易湘斌, 罗文翠, 张继林, 沈建成, 赵莉, 王栋梁
2023, 6(11): 101-105.
摘要
(
31
)
PDF
(406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新工科专业发展迅速,对传统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挑战。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该文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重构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以期深化地方高校新工科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模式探索
“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
郝允慧
2023, 6(11): 106-108.
摘要
(
46
)
PDF
(229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高计划”引领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该文在分析“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从而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双高”专业群背景下教学资源建设路径研究
王亮, 李勇, 杜莹莹
2023, 6(11): 109-111.
摘要
(
44
)
PDF
(313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该文分析了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平台共建,标准共定,资源共享,成果共赢的专业群资源建设”为指向,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列出了完善资源建设的体系建构,给出了“双高”专业群背景下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索研究
熊丽君
2023, 6(11): 112-114.
摘要
(
46
)
PDF
(246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作为未来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该文立足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路径,以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探讨
黄亚辉, 张雷
2023, 6(11): 115-118.
摘要
(
30
)
PDF
(309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需要进行深度融合,以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进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该文指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供相关高职院校参考。
工科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土木类专业画法几何课程为例
尹儿琴, 钱淑香, 冯竟竟, 刘仲秋, 徐宗美, 王萌
2023, 6(11): 119-121.
摘要
(
70
)
PDF
(306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混合,而是为学生提供真正高度参与的个性化学习的方式。该教学改革构建了“三层四阶两元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线上“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线下“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工程案例实践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为工科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提供模式参考。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许路遥
2023, 6(11): 122-124.
摘要
(
42
)
PDF
(286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优化与完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已成为各学科建设的重点。“互联网+对分课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该文首先分析对分课堂的定义及其与“互联网+”结合的意义,然后阐述“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设计,探讨“互联网+对分课堂”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最后提出完善“互联网+对分课堂”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路,以期为“互联网+对分课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新思路。
基于“双闭合链”模式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路径研究——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胡晓红, 李智勇, 胡培培
2023, 6(11): 125-127.
摘要
(
52
)
PDF
(283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双闭合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研究对象,依托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区校一体”产业优势,构建“双闭合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模型。主要探索如何以校内“岗课赛证”为载体,以教育与培训为核心,建设校内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如何以校外产业学院为载体,以教育与产业为核心,建设校外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基于多元主体协同的安全应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
鲁宁, 马爱霞, 李志军
2023, 6(11): 128-130.
摘要
(
70
)
PDF
(261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结合重庆市示范产业学院安全应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及方式,从办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专业重构、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探索现代产业学院“政校企协”多元主体协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教研深度融合的多项重要举措,以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思路与对策,进而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服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态势分析法的新工科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郭立民, 张文旭, 刘鲁涛
2023, 6(11): 131-134.
摘要
(
59
)
PDF
(372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培养新时期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文采用态势分析法,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相关学术团队背景,提出了产学研协同育人总体构架和理念。以创新竞赛、开放平台、双导师贯穿式引导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开展本科生产学研协同育人;以“项目驱动”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践。充分发挥校企导师联合培养的优势,以提升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手段。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管理模式研究——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
林燕华, 张慧艳
2023, 6(11): 135-138.
摘要
(
56
)
PDF
(333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在学分制背景下完善课程管理工作,让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能真正落到实处,成为高校创新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专业为例,了解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架构及开展方式,梳理学生获取、认定创新学分的途径,分析学分制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面临的挑战,规范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务管理,以期提高教务管理水平,为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做好辅助。
基于PBL模式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多维融合体系研究
刘芷含
2023, 6(11): 139-142.
摘要
(
41
)
PDF
(323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起源于医学教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PBL问题式学习模式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高度启发性。该文采用“三阶段”培养策略,构建了PBL模式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多维融合体系,即通过通识课阶段,夯实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基础;通过专业课阶段,从自主探索创新、科教结合创新和产教融合创新三个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技能;通过实习阶段,形成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培养平台,实现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创新方法
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新模式探讨
朱新开, 朱敏, 刘涛, 丁锦峰
2023, 6(11): 143-148.
摘要
(
30
)
PDF
(596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仿真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在不同课程中开始应用。该文以作物栽培学为例,探讨了现阶段作物栽培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制约因素,从作物生长的时空限制性、学生学习的时效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实验教学的安全性等方面明确了整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深度建设的对策,认为虚拟仿真教学安排要适度,内容设计要体现农科专业特色与整体协同,系统更新要紧跟新农科建设要求,师资配备要体现多学科融合,评估管理要有新评价指标。
基于虚实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魏中举, 谢小平, 李健
2023, 6(11): 149-151.
摘要
(
48
)
PDF
(365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实验课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结合学习通线上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了虚实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体系,并以岩石力学实验课程为例,开展了实验教学实践。岩石力学实验课程是矿业类学生的基础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加强,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基于OBE模式的机械类金工实习项目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韩雪艳, 王雪姣, 宋佳秋, 刘利刚, 侯培国, 张爽
2023, 6(11): 152-157.
摘要
(
45
)
PDF
(362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机械类等专业金工实习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教学部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理论教师、实验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组成教学团队,学生通过自由组队的方式构建金工实习小组,采用启发式、项目式教学模式,学生独立完成构思、设计、加工制造及调试等实训内容,并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保证金工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大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高等院校工程实践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ERP-MES在高职工业制造实训教学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汾娟
2023, 6(11): 158-162.
摘要
(
47
)
PDF
(436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P与MES集成(ERP-MES)在高职工业制造实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符合国家政策与工业制造实训教学管理的需求。在研究实训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发掘ERP-MES实训教学管理方向,包括实训教学工艺文件的信息化整合和实训过程的智能管控。以此为基础,探索传统实训教学文件的信息化建设重塑方法和系统配置要求。ERP-MES的管理应用具有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后续可开展更为深入的系统研究。
虚拟时反法在阵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于智欣, 于国龙, 方茜, 徐洁
2023, 6(11): 163-165.
摘要
(
51
)
PDF
(245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阵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多样且复杂,常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为主,搭配简单的仿真验证性实验。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创造性。因此,该文引进一种新技术,将虚拟时间反转聚焦理论与均匀线性阵列相结合,展示测向天线阵列信号模型及其特性。首先建立均匀线性阵列,作为时反算法测向的天线阵列,根据建立的均匀线性阵列推导出阵列接收信号的模型,然后结合编程软件对该技术进行仿真验证。本次教学改革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技术要点。
基于云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王舒琪, 倪燕翎, 黄歌
2023, 6(11): 166-168.
摘要
(
41
)
PDF
(344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自主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和实施、学习过程管理、学习中人际沟通四个维度编制了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并以是否应用云平台教学为变量,探究了云平台技术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云平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重视程度,同时帮助学生加强自我学习过程管理,并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李海波, 许小媛, 张露
2023, 6(11): 169-172.
摘要
(
32
)
PDF
(421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作为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该文通过对成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特点分析,在活动理论指导下,构建了移动学习活动系统模型,详细介绍了设计移动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并给出了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案例,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思维导图的融合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黄轶, 梁瑜珊, 宾翔, 黄素宁
2023, 6(11): 173-176.
摘要
(
52
)
PDF
(373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思维导图融合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20名住培学员作为对照组、2021年9月—2022年6月在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轮转的20名住培学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运用思维导图融合案例教学方式,临床教学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住培学员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结果
教学结束后,观察组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技能得分及考核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临床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教学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基于思维导图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教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
基于精准思维视角的高校线上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高洁
2023, 6(11): 177-179.
摘要
(
55
)
PDF
(293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也逐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此,面对当前高校实行精准线上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高校要创新精准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框架设计;完善线上教学平台功能,确保精准教学目标有效实施;基于学生差异化学情表现,提升教学管理的针对性;拓宽师生交流互动的渠道,精准把控学生的课堂反馈。
基于PBL的立体混合式设计竞赛育人模式研究
霍楷, 卜文婷
2023, 6(11): 180-183.
摘要
(
41
)
PDF
(328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引入基于问题式学习的PBL教学法,以竞赛为载体,以成果为导向,探索设计竞赛、课题项目、艺术展演的融合,形成立体式育人模式;探索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专业能力培养的混合,形成混合式育人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研究问题、归纳总结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PBL的立体混合式设计竞赛育人模式,然后分析了基于PBL的立体混合式设计竞赛育人模式实践,推动PBL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旨在为高校建立目标导向性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新思路。
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与实践平台多元化的探索与实践
何小宁, 朱恪娴, 彭华厦, 陈刚
2023, 6(11): 184-187.
摘要
(
77
)
PDF
(435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该文对当前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项目驱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以虚拟现实技术为载体,建设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多种虚拟实践平台。探索了以毕业设计改革为契机,开拓实践训练新平台,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毕业设计过程,实现全员参与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思路。实践案例表明,创新实践训练平台多元化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基于“大创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刘洋, 雷涛
2023, 6(11): 188-192.
摘要
(
64
)
PDF
(2967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该文以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内涵为基础,采用AHP法,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天津市某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以期更好地发掘大学生的创新潜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面向高校师范生夏令营“双创”模式构建——以广州华商学院为例
卢莹, 王微雨
2023, 6(11): 193-198.
摘要
(
49
)
PDF
(523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双创”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必要搭建更加规范系统的“双创”培养途径。该文通过总结广州华商学院的“双创”教育实践,搭建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框架,明晰学校层面提供的前期支持。再以广州华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为例,基于地域化、专业化、公益化的原则,以培养师范生的“双创”能力和教学素养为目标,构建面向师范生的夏令营“双创”模式。探究创新创业和教育实践的融合点,挖掘了地方企业和专业需求的匹配点,重构学生分层实践锻炼的成长点,并基于该模式指导师范生完成了首次夏令营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