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3-12-10
    理论研究
    村干部学历教育的翻转课堂满意度分析报告——基于商洛开放大学的课堂改革教学实验
    唐兰兰
    2023, 6(23):  1-5. 
    摘要 ( 31 )   PDF (135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洛开放大学以翻转课堂模式改革村干部学生的面授传统课堂,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参与课堂实验的学生的课堂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翻转课堂满意度问卷基于ACSI(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设计感知质量、感知期望、感知价值、满意度、忠诚度五个指标,将其作为本次评价模型变量。对满意度问卷的信度、效度、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验证,通过SEM(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系统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分析其影响产生的实际原因,为提高课堂教学满意度、在村干部学生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翻转课堂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及动态评价探索
    李晟, 褚泽天, 李涛, 王宽, 方明
    2023, 6(23):  6-10. 
    摘要 ( 26 )   PDF (162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工程创新能力对于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重要性及现实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以工程教学创新文化、工程创新科研能力、工程创新教学能力、工程创新教学方法为评价指标,构建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通过科学的提升途径及动态评价体系,为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借鉴,为决策机构提供参考。
    师生“双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检验
    徐晓明, 周海
    2023, 6(23):  11-17. 
    摘要 ( 23 )   PDF (1287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应突出师生“双主体”的核心地位,该文在论述师生“双主体”实践创新能力评价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创新意识潜力、创新思维塑造、创新过程阅历、创新技能拓展、创新成果转化5个方面,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进行量化分析。
    学生中心导向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改进
    王怡, 郭萌
    2023, 6(23):  18-24. 
    摘要 ( 57 )   PDF (159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培养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单元。对标“金课”标准,该文引入“课程层面学生投入调查问卷”(CLASSE)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尝试回答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在对标“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中有哪些不足,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量表通过了信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聚合效度良好、构建理念具有内部一致性、区分效度良好。测评结果表明:在构建的创新创业课程学生投入的四项维度指标中,从低到高依次为师生合作互动、主动合作学习、课程挑战度、过程评价。题项得分较低的是在课程中指导其他学生、在课堂上/课程中提问、做课堂汇报。说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尚未形成,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需不断改革。基于此,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导向,根据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定位,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与内容架构。
    应用型高校创业服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创业意识的调节作用
    疏礼兵
    2023, 6(23):  25-30. 
    摘要 ( 31 )   PDF (143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创”不断升级和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升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以创业促就业,是各高校面临的难题。该文基于创业教育理论,构建了应用型高校创业服务对创业者能力影响的调节模型。对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的118名创业者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学、创业孵化和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创新管理能力和机会把握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意识部分正向调节高校创业服务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完善高校创业教学体系、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宣传介绍并落实创业政策、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教学革新
    “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例
    李凌
    2023, 6(23):  31-33. 
    摘要 ( 39 )   PDF (123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方向。以重庆理工大学通识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为例,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该文构建了多维度教学空间、进阶式成长体系、沉浸式任务体验、动态式成果评估“四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使学生明确就业意向,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形成合理的就业期待,为通识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1+X”证书试点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研究
    尹振娟
    2023, 6(23):  34-36. 
    摘要 ( 38 )   PDF (123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1+X”证书试点背景下,以“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为导向,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和技能提升要求,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从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该文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X”证书考试的通过率,同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杨慧
    2023, 6(23):  37-40. 
    摘要 ( 33 )   PDF (126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分析作为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能力和意识,但是其传统教学遇到了很多挑战,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该文通过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变革课堂组织形式,探索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航空航天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其大类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陈书文, 聂洪奇, 岳晓奎, 严启龙
    2023, 6(23):  41-44. 
    摘要 ( 27 )   PDF (124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工科专业的发展以及行业对航空航天类人才需求的变化,相关专业近年来所实行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其中,创新实践课程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该文从航空航天大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发展出发,分析和讨论了典型高校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并对实践课程的改革成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推进创新实践与学位论文过程相结合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基于OBE理念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张景辉, 潘鹏程, 孙艺嘉, 高嫄嫄, 张金成, 齐文跃
    2023, 6(23):  45-47. 
    摘要 ( 38 )   PDF (123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为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该文针对课程中的现存问题,通过引入OBE教育模式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深层次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并为高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基于OBE模式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伊华伟, 王亚君, 佟玉军, 陈鑫
    2023, 6(23):  48-51. 
    摘要 ( 45 )   PDF (124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领域已逐渐认识到信息编程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编程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求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编程人才。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实践措施,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课程的改革探索
    吴启琴, 沈克强, 赵俊霞, 任丽丽, 孙小羊
    2023, 6(23):  52-54. 
    摘要 ( 42 )   PDF (146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江学院对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利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开展集成电路工艺的虚拟仿真、器件的虚拟制造、器件电学特性的虚拟仿真等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软件进行器件的虚拟制造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MOS/VDMOS器件的虚拟制造项目,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技能。该文介绍了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并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总结。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雷达气象学课程教学探索
    高士博, 殷红, 乔延艳
    2023, 6(23):  55-57. 
    摘要 ( 41 )   PDF (123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达气象学作为大气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内容繁多、教学内容更新慢、理论和实践衔接不紧密等问题。该文分析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新工科背景下机器视觉课程的问题式教学法改革
    蒋大成, 陈超波, 马天力, 赵素平, 朱楠
    2023, 6(23):  58-60. 
    摘要 ( 27 )   PDF (123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视觉是新工科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传统教学法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方法,可以改善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两级式问题教学方法的创造与改进解决了问题式教学法在内容快速更新的课程中应用的难点,使得在高迭代的新工科应用型课程中可以较高质量地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改革后的机器视觉课程可以快速迭代最新的工程知识,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将学生培养成为行业所需的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的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吴锋, 董丰, 朱康丽
    2023, 6(23):  61-63. 
    摘要 ( 32 )   PDF (133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管理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科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拥有现代质量观、形成质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质量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阐述了质量管理教学目标、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实践为导向,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和实用的方法。
    应用型本科电子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郭志成, 周德东
    2023, 6(23):  64-67. 
    摘要 ( 28 )   PDF (12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是兰州工业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该文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电子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四维度融合”的菜单式、递进式教学内容,“一点辐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同时注重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后的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做到了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逐步提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对同类课程具有借鉴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分类教学研究——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梁静
    2023, 6(23):  68-70. 
    摘要 ( 28 )   PDF (133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等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更是许多专业后续主干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根基,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淮南师范学院自2019年开始进行大学数学课程分类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改革与发展
    多元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探究
    王玥芳, 马令坤, 杨海波
    2023, 6(23):  71-73. 
    摘要 ( 27 )   PDF (126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将育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改革举措。目前,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导师资源稀缺、培养模式单一、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多元育人视角为出发点,分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分类组建优质导师队伍,打造多元化育人平台,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发挥育人理念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中的作用,探究多元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公共选修课融合的模式探索
    阎昕明, 张然然, 田德路
    2023, 6(23):  74-78. 
    摘要 ( 29 )   PDF (153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公选课融合的现状分析,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与公共选修课融合的价值。利用IDEO设计思维模型开展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开发,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与公共选修课融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公共选修课融合的路径,进而提升高校公共选修课改革实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公共选修课中国结与数学为例详细阐述教学融合模式。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以妇产科护理学为例
    魏渊博, 吴彩琴, 徐巧云
    2023, 6(23):  79-82. 
    摘要 ( 37 )   PDF (140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与效果,构建过程性评价的评价体系。方法 在许昌学院医学院2021级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授课过程中,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并采用过程性评价开展学习效果评价。结果 学生一致认可过程性评价,通过项目实施,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结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和满意度,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基于“三导向”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
    黄伟, 宋伟乐, 贺瑞霞
    2023, 6(23):  83-86. 
    摘要 ( 28 )   PDF (126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城建学院岩土工程教研室作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基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三导向”),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多渠道拓展教师教学发展渠道,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教研室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智能制造绿色技能育训体系研究
    张晓芳, 秦婧
    2023, 6(23):  87-89. 
    摘要 ( 30 )   PDF (166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绿色制造升级,亟须建设面向人人的智能制造绿色技能育训体系。该文分析了国内外绿色技能育训现状,探索高职院校开展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的具体实施途径,包括打造虚实“双景”平台、建立立体化数字资源、构建“四纵两横”培训模块,并阐述了实施保障机制,解决绿色技能“培训地点、培训主体、培训资源、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等问题。实践证明: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有效,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范式。
    数字经济时代地方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李华
    2023, 6(23):  90-92. 
    摘要 ( 29 )   PDF (123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形态的新变革,也给高等教育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新时代的商科教育应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商科人才的新要求,强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聚焦商科学生跨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标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求,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商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体系不优、教学方式不灵活、优质资源不足等。据此,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规划为导向,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产教融合聚集高校优质资源,强化教学创新,打造“学—研—用”贯通融合的“课程+”育人模式,从而探索构建既彰显院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又契合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新要求的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
    数字时代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以5G时代智慧实训为例
    张倩
    2023, 6(23):  93-96. 
    摘要 ( 28 )   PDF (121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G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大范围应用,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工作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基于此,以山东省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为例,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5G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智慧实训工作,明确数字时代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以期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控制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李目, 吴亮红, 周少武, 席在芳
    2023, 6(23):  97-101. 
    摘要 ( 28 )   PDF (201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研究生培养的必然要求。该文针对目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电气控制类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在结合当前人才需求与专业特色以及多年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明确培养领域导向、推进导师团队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健全质量监控机制等措施,构建了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新的培养体系实施以来,电气控制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导师团队指导研究生能力显著增强,学科影响力不断提高。
    新工科背景下提升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实践能力的改革与探索
    金海善
    2023, 6(23):  102-104. 
    摘要 ( 40 )   PDF (121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药物化学实验作为制药工程专业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核心课程,也要进行相应调整。以江苏师范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实验课为例,探讨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该文通过调整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等,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以满足新工科对于专业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旨在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并加强对其工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水平。
    新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可持续发展路径
    翁琳源
    2023, 6(23):  105-108. 
    摘要 ( 28 )   PDF (124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双创”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从社会需求来看,“双创”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综合品质。为了促进高校“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需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合力,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加强课程、师资、资源三方的建设,有效解决“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鉴于此,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的重要性、现实问题及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模式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与策略探索
    翁向华, 张珍
    2023, 6(23):  109-112. 
    摘要 ( 25 )   PDF (12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学生必修基础课,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协同完成,且需要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混合式教学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改善课程结构。该文分析了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
    “双创”集群驱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模式构建与实践
    李敏娟, 吴少培
    2023, 6(23):  113-115. 
    摘要 ( 28 )   PDF (144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学科创新创业基地的优势,以集群和协同的方式打造升级版“双创”平台。该平台以培养高素质就业创业人才为目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联合优势学科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双创”集群,构建协同创客空间全链式五级育人模式,形成项目→案例库(科创类/文创类)→链式训练→产品孵化的闭环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协同创客空间以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和全链条项目实训为职责,更高效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陶月, 赵龙威, 朱广雪, 林宇龙, 曲建华, 姜昭, 张颖
    2023, 6(23):  116-118. 
    摘要 ( 39 )   PDF (130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围绕“如何改变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两个问题开展研究,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指导,用OBE理念将英语教学需求转化为学生不同实践层次的培养目标,通过CDIO构思环境工程实践的主线,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指标的改革,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丰富教学内容,创建新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让学生掌握技能。
    高职节能类专业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可, 李春丽
    2023, 6(23):  119-122. 
    摘要 ( 32 )   PDF (15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节能是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节能类人才是高职教育面对的重大挑战。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全国首批开设节能专业群的高职院校,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标准融通、协同融创、分类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节能类专业建设的难点问题,对职业院校节能低碳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曹加文, 邓彦敏, 罗纯
    2023, 6(23):  123-125. 
    摘要 ( 28 )   PDF (149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针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该文引入了创投界与产业界选拔、孵化及培植“双创”项目或团队的经验、技巧和相关配套资源,打造了“校园—产业—创投”三位一体的核心教学团队,构建了四阶递进的CCCP“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基于“立、趣、升”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
    李亚林, 刘蕾, 史丹
    2023, 6(23):  126-132. 
    摘要 ( 37 )   PDF (229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推进“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该文围绕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体系构建了一种基于“立、趣、升”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长达9年的教学实践。具体实践包括:优化传统专业课程体系,夯实专业教育基础,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立”;构建专业课程新媒体平台,提升专业教育的趣味性,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趣”;打造创新创业课程新模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高度,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升”。基于“立、趣、升”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进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学评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刘爱华
    2023, 6(23):  133-135. 
    摘要 ( 39 )   PDF (124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评促教是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基于五星教学原理,通过研究五星教学的基本流程,把教学评价有机融入,构建了“学评融合”的教学模式。对标目前的课程教学目标维度,该文提出了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学评融合”构建思路,详细列出了实施框架,创新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学评融合”策略及评价标准。该文所构建的“学评融合”方法基于科学的教学原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在不同课程中推广使用。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
    梁华荣, 韦联桂, 赵锋
    2023, 6(23):  136-138. 
    摘要 ( 24 )   PDF (126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高校需要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优化“双创”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与发展。该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与“双创”人才培养的耦合互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优化顶层设计、建构多元课程体系、打造个性化生态圈、争取可持续发展资源等方面入手,提出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
    建构主义视域下在线开放课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郑建华, 刘双印, 冯大春, 曹亮
    2023, 6(23):  139-142. 
    摘要 ( 24 )   PDF (136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该文分析了在线开放课程在当前混合式教学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社会性协作学习情境,将线上和线下课程融为一体。随后,详细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定位,以及各环节的核心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形式,为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三维四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顾艳辉
    2023, 6(23):  143-145. 
    摘要 ( 27 )   PDF (12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金融科技背景,该文指出目前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知识维度(通识教育、金融理论、金融技术、金融工程综合)、能力维度(量化分析能力、实训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维度(政治素质、外语素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三维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培养措施。
    新工科背景下递进式工程实践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蒋书波, 于莉莉, 张印强, 杨道业, 王晓荣
    2023, 6(23):  146-148. 
    摘要 ( 26 )   PDF (12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高校要培养“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采用合理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该文面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采用“专业知识—工程应用—实践创新”递进式的工程实践培养模式,通过积极探索并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结合工程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徐佳
    2023, 6(23):  149-152. 
    摘要 ( 31 )   PDF (131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院校与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合作,以互利互助方式推动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此模式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延伸至企业,形成校企教育共同体,以此来提高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酒店培养应用型人才。基于此,该文简要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概念及意义,并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展开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及优化路径,以供参考。
    长三角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探索
    许为强, 徐浩青
    2023, 6(23):  153-155. 
    摘要 ( 22 )   PDF (144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三角地区高校参与组成的校企合作产学研体系,能够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科技进一步发展,是确保我国科技创新自强自立的重要力量。然而,高校在逐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时逐渐暴露一系列问题,包括区域内高校产学研观念差异、教学模式与产学研需求不匹配、缺乏与产学研成果相符的有效评价体系。该文探索积极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在改革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推进教学改革,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评价体系,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效果。该模式有效解决了长三角地区高校在产学研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取得显著效果。
    创新方法
    “双高”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谢端
    2023, 6(23):  156-160. 
    摘要 ( 35 )   PDF (1470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高”职业院校建设背景下,针对市场营销行业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将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融入网络营销课程,对接数字经济下的岗位需求,重构教学目标;剖析网络营销教学问题,反向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深入挖掘网络营销课程各模块的课程思政,践行思政育人,基于学习通数据平台,推行“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践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
    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钟小剑
    2023, 6(23):  161-163. 
    摘要 ( 29 )   PDF (136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调研分析当前地理科学类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发现其存在教师对研究领域认识不足、专业训练场地不足、缺乏针对性训练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该文提出以科研团队及其依托的科研平台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如架构师生沟通平台、保障科研训练场地、加强项目建设和实践开展等措施,通过学校行政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和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科技创新及相关大赛中取得成果。
    产教融合·虚实结合“煤机装备虚拟现实装配系统”的开发与人才培养实践
    王学文, 王志华, 熊晓燕, 谢嘉成, 高波, 王雪松, 刘俊
    2023, 6(23):  164-168. 
    摘要 ( 26 )   PDF (153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虚实结合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围绕“煤机装备虚拟现实装配系统”,该文分析了校企合作科学研究过程、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方式、科研成果服务人才培养途径,指出校企深度产教融合是双向自觉、互动整合、合作共赢的过程;通过校内虚实结合的本科生实践教学、校企虚实结合的智能化培训、虚实结合的公益服务与科普等,深入阐释了虚实结合促进工程实践教育改革和拓宽人才培养路径的方式。
    高职机电专业实训室管理7M创新法探究
    池雄飞, 张科强, 陶礼, 范剑明
    2023, 6(23):  169-173. 
    摘要 ( 20 )   PDF (149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和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如实训场地布局不合理、实训室管理方法滞后、实训设备更新不及时、实训教材陈旧等问题,提出了实训室建设和管理7M创新法:场地布局合理化、实训设备主流化、管理使用智能化、学习实训职业化、教材编写活页化、设备维保学生化、弘扬工匠精神。该创新方法可有效解决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专业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与实践
    王超, 孟凡, 张慎忠
    2023, 6(23):  174-177. 
    摘要 ( 33 )   PDF (155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危害,且造影过程需要注入对比剂,所以在教学中难以展示和实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是依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物理原理,基于数理模型实时运算高仿真技术,将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实验中难以展示的原理和成像部分用虚拟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多维度学习与交互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原理。教学实践表明: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虚拟仿真实验辅助医学成像原理课程教学,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节省时间与成本。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医理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国际化创新能力的方法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合作办学专业为例
    贺军义, 张丽, 张敏, 王娜, 王磊
    2023, 6(23):  178-180. 
    摘要 ( 29 )   PDF (126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国际创新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合理划分线上线下课程比例、增强学科竞赛引领、引入科研激励、完善考核制度6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近3年的实践证明:采取的这一系列方法或措施对提升学生国际化创新能力是有效、可行的。
    项目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网络视觉营销为例
    余洪, 杨亮
    2023, 6(23):  181-184. 
    摘要 ( 25 )   PDF (127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视觉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课程设置目的为培养电商企业需要的视觉营销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势在必行。为了确保学生符合用人企业要求,课程引入“项目导入式”教学方法;通过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课后模拟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完成课题;并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总评与企业参评的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张惠, 李西洋, 李玉林, 刘娜, 周雪
    2023, 6(23):  185-187. 
    摘要 ( 40 )   PDF (127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工科建设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从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的性质、内容、学情、师资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提出建立基于知识串联、凸显实际应用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全方位考核,打造“实际生产案例+企业导师”的产教融合模式等课程改革策略,以期促进工业工程专业可持续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创业实践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
    齐欣
    2023, 6(23):  188-190. 
    摘要 ( 25 )   PDF (121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出发点,研究了基地的作用、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调研数据,总结基地建设的共性。该文基于调查与访谈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方法,以期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一些新思路。
    中医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指导体系构建研究
    商碧辉, 刘雪梅
    2023, 6(23):  191-198. 
    摘要 ( 26 )   PDF (156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中医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现状及竞赛获奖影响因素,设计学校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中医药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尚在探索和建设阶段,中医院校师资队伍薄弱,教师知识能力储备与学校政策呈正相关关系(P<0.05);学生性别、年级、参赛意愿、主观合作学习和课程挑战度正向影响创新创业竞赛获奖(P<0.05)。该文提出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三融”指导竞赛体系构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