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郄海霞,廖丽心,王世斌.国外典型高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比较分析——兼论对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5):88-96. [2] 朱正伟,李茂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46-53. [3] 葛海燕,黄华.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4] 张何,傅昕,张儒,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6):177-180. [5] 江华,胡皓.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例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3(5):90-96. [6] 成文娟,成世勋.杜威“从做中学”思想对我国教育实践影响研究[J].林区教学,2021(10):31-34. [7] 刘洁. 信息化背景下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模式创新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2(11):173-176. [8] 黄岚,杨明,刘骏,等.环境监测实践环节评价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38(4): 99-102,106. [9] 李俏,杨斌,黄永程,等.面向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装备制造技术, 2021(7):166-168. [10] 高永强,何沂沛.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J].软件导刊,2022,21(8):183-187. [11] 赫荣安,张世英,李晋波,等.材料专业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22,36(2): 101-106. [12] 温和,郭斯羽,滕召胜,等.培养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电测特色课程建设——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82-87. [13] 靳军英,邹玉霞,张伟,等.基于三峡实习基地实行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7(10):103-108. [14] 乔旭,薄翠梅,高世达,等.大学生“创客梦工场”与多元化创客实践教育模式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 2020,37(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