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2-10
    理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
    祝丹, 刘璐
    2023, 6(3):  1-5. 
    摘要 ( 82 )   PDF (1609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教育部推行“新工科”建设,以支持和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1-2]。秉承“新工科”建设内涵,武汉工程大学于2017年探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途径。该文通过分析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近五年来教学改革后的现状和仍然存在的问题,确立培养“新时代复合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通过遴选优质教学资源、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有效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基于逻辑回归分类算法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模型研究
    谭英, 王闯
    2023, 6(3):  6-12. 
    摘要 ( 81 )   PDF (1747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就业去向的选择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首要工作。该文基于大学生的在校数据,从个体属性、家庭环境、学习背景、在校表现四个方面选定变量参数,运用逻辑回归算法构建大学生就业去向模型。对模型识别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分类效果较好,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新的工作方法。
    职业院校新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及培养策略研究——基于阿拉尔市职业院校的调研
    高倩, 刘德成
    2023, 6(3):  13-19. 
    摘要 ( 58 )   PDF (195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加强职业院校新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院校新教师快速稳步成长,该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学习培训、职业认同、专业发展、自我调节、生涯规划、职业倦怠和激励措施9个方面对82名阿拉尔市入职1-5年的新教师进行调研,结合实地访谈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找到当前阿拉尔市职业院校新教师自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认识、体验、升华、检测和反思五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教学革新
    “1+X”证书制度下深化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研究
    涂倩, 苏醒醒
    2023, 6(3):  20-23. 
    摘要 ( 83 )   PDF (132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高职院校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而“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该研究从“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出发,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现状,通过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开发多元化新型教材、贯彻落实“做中学”理念及引企入校共同培育高职人才,深入推动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技双修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新创业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王婷, 田晨, 何建华
    2023, 6(3):  24-26. 
    摘要 ( 58 )   PDF (1287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ython语言是目前十分流行的高级编程语言之一,也是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该文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秉承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精神,以创新创业任务为驱动力,对以往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调整,并将此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了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经过三年课堂实践,本课题教学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钱小青
    2023, 6(3):  27-31. 
    摘要 ( 72 )   PDF (143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物理实验采用的三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定量研究,对2019年实施的传统全线下教学,2020年实施的“居家+虚拟仿真+线下”组合套餐式教学,2021实施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三种不同模式下学生成绩等相关数据分析比较,得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优于传统全线下教学模式和套餐组合式教学模式的结论。该模式提升了大学物理实验成绩,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现阶段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下阶段需重构课程内容、调整与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陶艺课程的改革创新途径研究
    贺颖洁
    2023, 6(3):  32-34. 
    摘要 ( 55 )   PDF (1313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陶艺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陶艺课程,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文基于陶艺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高校开设陶艺选修课的价值,针对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陶艺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方案,展现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陶艺课程的教育潜能,以供读者参考。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中工程测量课程为例
    李娜
    2023, 6(3):  35-38. 
    摘要 ( 55 )   PDF (172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变,是提高学生吸收知识能力的必行之路。在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群中的互通课程,需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该文以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为立足点,结合专业群建设思路,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课程改革的持续建设进行了总结,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师团队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基于“理工医融合”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设计
    胡祖祥, 高宇, 陈莞尔
    2023, 6(3):  39-41. 
    摘要 ( 64 )   PDF (141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矿井粉尘防治理论与职业健康课程,开展“理工医融合”式教学探索并进行实践,提出将“协作自主学习”与“知识—实践—竞赛”方法应用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从设立清晰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出发,明确了教学阶段,完善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验证了教学过程的可行性,为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解决多学科交叉问题能力提升提供了参考及依据。
    基于“社会—生态实践”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改革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汤辉, 郭意
    2023, 6(3):  42-45. 
    摘要 ( 112 )   PDF (178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基于“社会—生态实践”相关理论,结合华南农业大学2021年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改革策略,主要包括:课程理论体系优化和实践训练改革,以建立学生“物理—精神—生境—社会”多维空间认知设计思维为核心目标,让学生从以往静态的关注艺术审美的物理空间转向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空间,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并为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分析
    李娴
    2023, 6(3):  46-48. 
    摘要 ( 67 )   PDF (128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存在课程内容指向性不强、系统性不足、缺乏实践性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在“互联网+”教学理念下,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设计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而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基于多媒体课件的线上教学互动模式探究
    徐丽丽
    2023, 6(3):  49-51. 
    摘要 ( 58 )   PDF (137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教学成为各高校常态化教学的一部分,然而互动的失衡成了在线教学的巨大障碍。为此,提出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自然融入互动,解决线上授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失衡的问题;同时将多媒体课件融入直播,学生在直播平台即可完成多媒体课件中的互动任务,无须切换界面,减少网络卡顿现象的发生。采用该模式,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授课的载体,可降低教师线上线下教学切换难度以及减少线上线下教学切换为学生带来的不适。
    矿冶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式深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高温加工过程原理为例
    王帅, 郭宇峰, 杨永斌, 陈凤, 杨凌志, 彭志伟
    2023, 6(3):  52-55. 
    摘要 ( 48 )   PDF (156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度学习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深度教学是深度学习的发展方向。深度教学理念是学习者运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对新旧知识有机融合,以解决复杂问题,最终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理念。高温加工过程原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课堂互动主动性弱,学习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理解。针对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研究在分析深度教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深度教学理念,重构高温加工过程原理课堂,构建深度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教师成长和学科建设的共赢。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创”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崔玲玲
    2023, 6(3):  56-58. 
    摘要 ( 61 )   PDF (141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有一些问题,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彰显,因此,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十分必要。基于此,该文主要研究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平台支撑、课赛创一体、思创五融合”的高效“双创”课堂解决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刘新彬, 徐慧, 刘吉兆, 李天生
    2023, 6(3):  59-61. 
    摘要 ( 74 )   PDF (136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的发展明确要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人才。该文以湖南工学院机械类专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体、两翼、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虚实结合、多堂联合、知行耦合”——应用型本科理论力学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瞿志俊, 马常亮, 温宏愿, 王荣林, 孙松丽
    2023, 6(3):  62-65. 
    摘要 ( 66 )   PDF (145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理念与学生认知学习规律,研究探索了应用型本科理论力学一流课程的建设。在思政育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化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内涵,从根本上保证课程的质量。实践表明,该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高”背景下OBE理念应用于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黄力刚, 董嫔
    2023, 6(3):  66-70. 
    摘要 ( 70 )   PDF (1782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针对我国机械行业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以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将OBE理念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培养规格,依据培养规格反向重构“岗课赛证”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探索与实践
    乔瑞红
    2023, 6(3):  71-73. 
    摘要 ( 71 )   PDF (152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持续上升。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从教育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让毕业生拥有更强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复杂、系统的教育,涉及多元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行业等。高职院校需要应用协同理论,发挥多元主体的优势,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目标,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平衡性。该文从协同理论入手,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探索了多元协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实现路径。
    国际金融专业“1+X”课证融通核心课程体系的条件支撑研究
    谢梦琴
    2023, 6(3):  74-76. 
    摘要 ( 70 )   PDF (150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1”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复合职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是“1+X”证书制度的目标。目前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在“1+X”书证融通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双标融合”非常态化、“三教改革”非深入化、学习评价非多样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有效的课程支撑体系,促使“双标融合”趋于常态化、“三教改革”深入化、学习评价体系复合化。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
    王旭, 郝晓剑, 荆伟伟
    2023, 6(3):  77-79. 
    摘要 ( 122 )   PDF (1441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尤其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型科技领域。然而,大学生人才发展还不够全面,比如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为此,基于OBE理念,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探讨主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展开系统分析,坚持OBE理念教学导向,有机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现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以期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基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石玺
    2023, 6(3):  80-83. 
    摘要 ( 54 )   PDF (129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商专业结合,学院在2017年创办创新创业实验班,创新班实施改革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创新创业教学效果。不断凝聚共识,整合资源,优化治理,提出“基于创新的创业”(简称IBE)教育理念,以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专业课多课堂融通为过程,以双元协同治理为保障的全链条电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形成了以“电商专业+创业素质+创业能力”为特色的电商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刘强, 俞国燕
    2023, 6(3):  84-86. 
    摘要 ( 75 )   PDF (131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高校教育与产业耦合度不高的问题,构建了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广东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例,该体系以仿真技术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为主线,自下而上分为知识体系层、实践创新层、学科竞赛层、能力养成层四个层次,并将仿真深入融合到每一层次。该文所构建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可促进产学深度耦合,形成企业需求和学生成长相互反馈的双赢机制。
    面向杭州湾大湾区数字转型导向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专业群为例
    俞俊毅
    2023, 6(3):  87-90. 
    摘要 ( 93 )   PDF (148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时代的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向杭州湾大湾区的数字创意经济大发展,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成为核心要素。该文围绕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变革对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结合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专业群的教学实践 ,提出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成诗敏, 蒋欣, 蒲灵欣, 徐佳暖, 王缓缓
    2023, 6(3):  91-93. 
    摘要 ( 101 )   PDF (173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储备不平衡、不充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建议学校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创新创业与特殊教育有机融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双创”团队建设,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提高大学生学术写作能力。
    新文科背景下工业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路径研究
    刘勤明, 彭舒悦, 胡家瑞
    2023, 6(3):  94-96. 
    摘要 ( 67 )   PDF (134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工业工程类专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某地方高校工业工程类专业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工业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难题,结合多学科深度交叉、校企深度协同和课外创新赋能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路径,对促进新文科背景下工业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模式探索
    OBE理念下音乐专业视力残疾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张爱民
    2023, 6(3):  97-99. 
    摘要 ( 61 )   PDF (141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以来,如何提高音乐专业视力残疾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使视力残疾大学生很好地融入社会,在解决其生存问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自我价值,是高校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长期命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核心的环节就是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因此,该文尝试把OBE理念融入音乐专业视力残疾大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
    地方财经本科院校“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景莉莉
    2023, 6(3):  100-102. 
    摘要 ( 81 )   PDF (1288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对本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学校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紧跟产业发展和技术革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长春财经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优势,“十三五”期间,构建了“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与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创新打造了一条“双院制”下特色产业学院的有效育人模式。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贺优, 孙娜蒙
    2023, 6(3):  103-105. 
    摘要 ( 54 )   PDF (144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应用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所涉及的学科也比较多。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逐渐走进高校课堂。不同的设计专业,以及不同的学科背景,需要不同的工作坊教学方法。对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来说,如何通过工作坊教学模式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混合创新教学模式下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研究
    王蕾, 伦志新, 葛超, 宋晓英
    2023, 6(3):  106-108. 
    摘要 ( 58 )   PDF (142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将翻转课堂与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模式引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形成混合创新教学模式,以“金课”标准对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模式、评价考核体系进行改革,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通过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有效性,值得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进行推广。
    基于DBL的电子类课程群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申杰奋, 毕彦平, 朱永涛
    2023, 6(3):  109-111. 
    摘要 ( 50 )   PDF (128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群的建设是重构课程体系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途径。该文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类课程群的建设进行研究,从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整合、课程思政的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过程性评价的完善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对实施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融入了D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探究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张金霞, 江克营, 孙霞
    2023, 6(3):  112-114. 
    摘要 ( 104 )   PDF (128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中颇具活力的群体,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该文从顶层设计、培训制度、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研究四个层面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创新乡村振兴服务模式。
    新时期本科生暑期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魏林波, 杨毅, 郭勇涛
    2023, 6(3):  115-118. 
    摘要 ( 44 )   PDF (129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暑期学校以其办学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特点,近年来受到了高校的青睐。事实证明,暑期学校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和促进本科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期本科生暑期学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探索建立科学的暑期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能力,是当前和今后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新文科背景下葡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薛燕, 蔡兆亮
    2023, 6(3):  119-122. 
    摘要 ( 65 )   PDF (1293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科教育必须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调整原有的教育目标与方式,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需求。我国对葡语人才的需求经历了萌芽期、增量期,现已进入增质期。高校葡语专业应根据这一新的需求,调整葡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科融合、技术融合、课程优化、模式创新等手段,培养出能够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复合型英葡双语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新模式研究
    刘刚, 邹山花
    2023, 6(3):  123-127. 
    摘要 ( 56 )   PDF (1981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我校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形成新的通识教育模式,并逐步系统完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等。特别是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除了常规的监控方式,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各方面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通识教育模式是满意的。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第一重视的是教师面对面的言传身教,其次是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是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并且这三者与满意度是紧密相关的,关联度均在0.8以上,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关联度达到0.9以上。说明了利用网络课程比如MOOC、SPOC等完成通识教育课程有利有弊。
    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黄秋波, 苗森, 童琦, 黎日荣
    2023, 6(3):  128-132. 
    摘要 ( 67 )   PDF (129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商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间存在巨大缺口。该文以浙江树人学院为案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首先,分析了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难点。该文认为现阶段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三大矛盾,包括人才知识能力需求的复合性与专业分散、教师能力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跨境电商产业新、迭代快与学科专业建设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创新创业教育的精英性与应用性教育的大众性之间的矛盾。其次,分析了浙江树人学院的人才培养改革举措及其成效,归纳了三大举措,包括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建学科专业;组建复合师资队伍,营造育人环境体系;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专创融合”。最后,提炼了浙江树人学院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整体框架。
    智慧教育背景下新工科应用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赵彩虹, 周旭, 王超
    2023, 6(3):  133-135. 
    摘要 ( 53 )   PDF (170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以课程体系架构、课程模块设置、课程群生态环境建设为实践落脚点,以智慧教育的发展理念、理论框架、实践路径为理论指导,提出了机器人特色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了机器人特色人才培养的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了“双需求并重、学用创相融、多学科交叉、多主体共建”的智慧型机器人课程群教学生态,并在G大学机械学院人才培养实践中得以初步验证,可为机电类新工科智慧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参考。
    创新方法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在建筑力学教学中的探索
    郑超, 宋新生, 朱凯, 张硕, 吕大为, 何宗耀
    2023, 6(3):  136-139. 
    摘要 ( 35 )   PDF (149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之前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分析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出在该课程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将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加强,为我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思路。
    案例教学法在景观生态学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张瑜, 滕明君, 王鹏程, 佃袁勇
    2023, 6(3):  140-142. 
    摘要 ( 52 )   PDF (1286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明显优势,且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广泛的应用领域。该文基于景观生态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案例筛选、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将案例教学法融入景观生态学课堂教学的途径,以期达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钉钉平台在制药工程教学中的应用讨论
    周瑞, 杜守颖, 白洁
    2023, 6(3):  143-145. 
    摘要 ( 86 )   PDF (144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药工程是一门涵盖药学和工程学多个学科的复杂专业,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医药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医疗行业发展提供动力。疫情期间各地高校线下教学纷纷受到限制,而互联网提供了多个线上平台。通过钉钉平台进行制药工程专业的线上教学,可促进师生交流,减少教师负担,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果。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油气储运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陈雄, 周雄, 陈波, 梁金禄, 杨付林
    2023, 6(3):  146-148. 
    摘要 ( 141 )   PDF (131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DIO教育模式是工科类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北部湾大学油气储运专业借鉴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核心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四个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通过与工程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希望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我国油气储运建设领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基于OBE理念的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汪怡, 梁坤, 何军
    2023, 6(3):  149-152. 
    摘要 ( 90 )   PDF (129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OBE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从分析OBE教育理念的内涵入手,以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梳理、课程教学的实施、课程考核的设计、改进反馈机制的建立等教学设计,探索一套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OBE理念的岩石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于超云, 李君龙
    2023, 6(3):  153-155. 
    摘要 ( 83 )   PDF (128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从课程大纲制定、案例教学模式、数值分析软件的应用、注重过程考核和基于目标达成度的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可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借鉴。
    基于学习迁移的项目制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陈炳伟, 郝婷婷, 徐守坤, 徐淑玲
    2023, 6(3):  156-158. 
    摘要 ( 72 )   PDF (1356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迁移是从一种学习中收获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该文从学习动机、建构主义理论、创造力及自我效能感方面研究和探索了学习迁移和项目制课程的内在逻辑。基于理论研究构造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运用和实践学习迁移的方法并进行实践,课程运行的效果证明了学习迁移可有效提升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基于雨课堂的创新创业思维与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乌仁陶格斯, 乌依勒斯, 王娟
    2023, 6(3):  159-162. 
    摘要 ( 128 )   PDF (131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让课堂成为创新思维训练的场所,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雨课堂属于交互式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具有弹幕互动、投稿等功能,不仅能让师生高效互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创业思维与训练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类公选课。该文以创新创业思维与训练课程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入手,主要探析雨课堂在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效果,为今后教学改革与研究提供参考。
    利用TRIZ创新方法提高智能干选机矸石分离率
    张伟, 徐锋, 刘永睿, 于福龙
    2023, 6(3):  163-166. 
    摘要 ( 118 )   PDF (178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方测控的DFS智能干选机采用干法选煤技术,利用X射线 辨识输送带上的煤和矸石,判断矸石的形状及速度,并开启对应的喷嘴,通过喷吹高压空气来改变矸石移动轨迹,最终实现煤与矸石的分离。DFS智能干选机可以将50-300mm块煤分选,最大型号DFS40-300系列处理能力可达380t/h,可实现无人值守,可代替手选、动筛跳汰机、浅槽分选机等。该文基于TRIZ方法对智能干选机的喷吹机构进行改进,能够更好地提高矸石的分离率。满足现场的生产要求,提高精煤比例,提高煤炭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力学实验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
    杨昌玉, 王雪, 房学谦
    2023, 6(3):  167-170. 
    摘要 ( 64 )   PDF (141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理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完成对力学实验课程的建设。该文介绍了工程力学实验课程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考核方式。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进行工程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解决了传统工科力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实现了平台共享、课程考核的多样化。
    学术Seminar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李建容, 李岩, 乔光, 曾晓芳
    2023, 6(3):  171-173. 
    摘要 ( 77 )   PDF (131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该文以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生Seminar团队为例,对课题组学术Seminar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进行总结,对学术Seminar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学术Seminar在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学术Seminar在研究生培养中获得更广泛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依据。
    依托课程学习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数据库理论及应用课程为例
    王海凤, 石宝
    2023, 6(3):  174-177. 
    摘要 ( 75 )   PDF (142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该文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知识转化应用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依托课程学习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整体方案,并以数据库理论及应用课程为例,从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案例库,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智慧树平台下的交通设计课程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葛丽娜, 易富, 姜明阳, 周军霞
    2023, 6(3):  178-180. 
    摘要 ( 49 )   PDF (151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且与实践结合紧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智慧树平台的交通设计精品课程资源为依托,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下和线上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很好地达成了课程目标。
    “专创融合”视角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析——以体育产业概论为例
    王潇, 唐炜
    2023, 6(3):  181-183. 
    摘要 ( 48 )   PDF (128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已成为当前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法高度契合“专创融合”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该文基于“专创融合”视角,以体育产业概论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突出优势,并提出优化案例教学法教学的建议,以期对体育专业“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创业实践
    “产学研用”协同提升制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陈芳, 王硕, 彭向前, 韩德铎, 冀芦沙
    2023, 6(3):  184-186. 
    摘要 ( 88 )   PDF (131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对“产学研用”协同提升制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行业企业需求、应用型大学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提升制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建设措施与实践。为今后制药类研究生更加适应国家和地方行业企业对研究生创新人才的需求奠定基础;为不同层次高校分类设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及其运作模式提供参考;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制药类研究生创新人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探究
    伍杰, 朱乐辰, 田子豪
    2023, 6(3):  187-190. 
    摘要 ( 73 )   PDF (1290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如火如荼,但不同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情况不尽相同。该文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和管理跟不上等问题,提出了嫁接、补血和升格的对策和建议,力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动态融合项目式工程训练改革实践探索
    宋佳秋, 黄兆猛, 侯培国, 刘利刚
    2023, 6(3):  191-195. 
    摘要 ( 47 )   PDF (1673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该文针对传统金工实习和项目驱动式金工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创新竞赛智能小车和项目教学理念,以新整合的工程训练中心为综合实践平台,进行了课程重组,构建了机-电动态融合项目式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后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落实全面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机电融合实训改革有参考意义。
    基于校内工作室的高职院校BIM人才培养研究
    张阿玲, 袁辰雨
    2023, 6(3):  196-198. 
    摘要 ( 54 )   PDF (141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项新兴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对BIM人才培养应探索出一条适合并行之有效的路径。该文从BIM人才培养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展开阐述,提出了建立校内BIM工作室、校企联合、教学与实践联动的BIM人才培养路径,以期达到提升BIM教学效果、培养高质量BIM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