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SWOT理论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研究
邓方云, 刘涓
2023, 6(4): 1-5.
摘要
(
50
)
PDF
(136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高校信息文献资源中心,图书馆本身是创新创业服务信息的集散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SWOT理论,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问题,据此,从需求层、资源层、业务层和目标层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徐一兰, 李益锋, 张跃飞, 傅爱斌
2023, 6(4): 6-9.
摘要
(
63
)
PDF
(1247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在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中亦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剖析了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树立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产教融合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及开展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致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TPB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评价研究
郑聪霞, 陶张静娴
2023, 6(4): 9-14.
摘要
(
65
)
PDF
(146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建立了一个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模型,针对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业相关的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规范与创业意愿为显著正相关,其中感知行为控制与创业意愿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继续使用该模型,尝试检验某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发现该创业教育方案不能正向提升学生的创业意愿。笔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建议,认为强化创业氛围、提升创业自我效能以及注重创业教育低年段和高年段的系统性衔接,有利于提高创业教育的成效。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听说教学设计
戴华
2023, 6(4): 15-21.
摘要
(
59
)
PDF
(162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不少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听说教学法,学生的听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图式理论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的阅读、词汇、翻译、写作和听力等领域,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比较少,但已经逐渐凸显其作用。该文分析了学生听说能力低的原因,阐述了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和口语的指导作用,并以具体一次课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后,通过课堂观察和期末调查问卷、访谈和测试等方式,证实了图式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仪器分析实验O2O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研究
刘月新, 魏存, 谢菁琛, 林艳, 林丽美
2023, 6(4): 22-26.
摘要
(
85
)
PDF
(172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为例,构建虚实结合的O2O实验教学新模式。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随机收集的203份有效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混合式O2O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认知、态度和评价等各维度展开调查分析,并提出改善目前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相应对策,从而促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高校深入推进O2O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教学革新
“双一流”背景下昆虫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李刚, 邢济春, 金道超
2023, 6(4): 27-29.
摘要
(
73
)
PDF
(136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虫研究方法是贵州大学“双一流”学科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讲述昆虫研究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科技论文写作,培养学生从事昆虫学研究的专业技能。该文就目前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改革方案,以期完善昆虫研究方法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而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为植物保护专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参考。
“新农科”背景下遗传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任毅, 耿洪伟, 苏秀娟, 曲延英
2023, 6(4): 30-33.
摘要
(
46
)
PDF
(146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遗传学课程是农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与作物遗传育种系列课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融合性。结合“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依托新疆农业大学优势学科人才培养计划,该文针对目前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遗传学课程设计和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研究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完善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课前线上平台预习、课中师生互动教学、课后提升巩固的三阶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为“新农科”背景下培养特色实践应用型农学人才奠定基础。
油气储运工程技术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柳扬, 吕晓方, 马千里, 周诗岽, 杜晖, 王传硕
2023, 6(4): 34-38.
摘要
(
68
)
PDF
(1254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跨国能源战略通道的建设亟须具备娴熟外语沟通能力的油气储运专业技术人才。油气储运工程技术概论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能够有效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要,可促进专业教育与外语技能的有机融合。该文从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学生英语水平以及双语课程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本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引入移动记忆软件辅助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具体措施,通过将此工具与备课、课前与课后等环节有机结合,使授课模式更为灵活,提高了双语教学效果。
大数据背景下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与多层次实践体系探索
黄哲煌, 高真圣
2023, 6(4): 38-40.
摘要
(
65
)
PDF
(136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一座桥梁,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分析当前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挑战,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大数据时代对建模人才的需要。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以财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
张小玲, 杨似慧
2023, 6(4): 41-45.
摘要
(
45
)
PDF
(128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务综合实训是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为会计实验课程。课程通过对模拟公司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实训,使学生实现对财会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技能,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有技能的财会专业人才。该文以财务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财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及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达成度,实现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朱婧玮
2023, 6(4): 46-48.
摘要
(
52
)
PDF
(1474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该文以职业院校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电子技术为例,开展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明确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方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畜牧工程及装备课程改革与探索
戚江涛, 张纪元, 蒙贺伟, 坎杂
2023, 6(4): 49-52.
摘要
(
42
)
PDF
(128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过程性考核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畜牧工程及装备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课程内容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该文通过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阐述了实施过程性考核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过程性考核的畜牧工程及装备课程教学计划,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畜牧工程及装备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实际运用效果,研究可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章培军, 王震, 惠小健, 李建全, 李建辉, 任水利, 吴静
2023, 6(4): 53-55.
摘要
(
46
)
PDF
(1249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该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工科院校专业发展规划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可为高校基于应用型人才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进行数学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化工专业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涂军令, 林子渊, 元武智, 钟国玉, 何运兵
2023, 6(4): 56-60.
摘要
(
46
)
PDF
(161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化工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建设,开展微视频录制,拓展实验和仿真实验开发,建立一套集线上资源、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课程考核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为一体的信息化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工程素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化工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能力驱动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冰, 王雪颖
2023, 6(4): 61-64.
摘要
(
52
)
PDF
(1246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是应用型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以能力培育为先导,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整合课内实践、企业实践、学科竞赛三类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探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力驱动型教学设计原则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生态,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效率。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李彩虹, 伍俊, 丁航, 汪宗桂, 张海涛
2023, 6(4): 64-66.
摘要
(
46
)
PDF
(124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高校对医学生的培养表现为注重传统知识教学,忽视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该文在不改变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施过程的优化,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契合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特色,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新工科视域下“互联网+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曹建华, 夏绪辉, 蒋国璋, 刘翔, 刘晓芹, 郑翠, 鲍雄
2023, 6(4): 67-70.
摘要
(
53
)
PDF
(191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足高校本科工程训练教学,以培养大学生综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导向,探索个性化工程训练模式;以新工科视域下“互联网+工程训练”体系建设为对象,研究包括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平台建设等内容,实现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中药化学在培养中药学人才药物创新能力中的应用
王知斌, 吴丽红, 王蒙, 杨德强, 贾力维, 杨春娟
2023, 6(4): 71-73.
摘要
(
48
)
PDF
(127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创新培养为目标。该文提出在中药化学课程中融入中医药思维培养、科研思维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中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以期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改革与发展
创优提质战略发展视域下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创新的探索
张晓琼
2023, 6(4): 74-77.
摘要
(
53
)
PDF
(12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优提质是目前开放大学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下,进行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创新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先分析开放大学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加强教学运行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开放大学教学管理的对策,进一步推动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综合改革研究
李宇峰, 董攀攀
2023, 6(4): 77-80.
摘要
(
53
)
PDF
(136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培养过程。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对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就业需求、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努力实现就业愿景有重要助力作用。该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背景,对艺术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进行研究。通过阐述创新创业相关理论、音乐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加深对音乐专业“双创”教育的了解;研究国内外艺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发展模式,通过对比得出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最后结合现阶段音乐表演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通过采集数据,利用枚举法、实测法、构造法等有效手段,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出改革思路,在师资建设、平台搭建、学科交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以促进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双创”教育的有效发展。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江美霞, 龚俭龙
2023, 6(4): 81-84.
摘要
(
45
)
PDF
(145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高质量“双创”人才培养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实施“双创”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是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的举措。该文剖析当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为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思路。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王黛碧, 王艳梅
2023, 6(4): 85-88.
摘要
(
42
)
PDF
(152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范式,其回归育人本质、服务社会、“专创融合”、赛教一体等特征成为热点和趋势。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推进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与保障的核心环节。该文从结构维——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三阶递进、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内容维——“双创”课程与课程“双创”同向同行;教改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三教”改革三个维度,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新体系,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群“三体系、三衔接”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房伟萍
2023, 6(4): 88-91.
摘要
(
42
)
PDF
(1560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化育人工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创融合”不紧密、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三体系、三衔接”创新能力培养路径。通过深度调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创新人才要求,构建职业技能与工程创新能力纵向衔接的进阶式创新能力体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职业技能训练与工程技术创新训练纵向衔接的层次化实践体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衔接的融合式课程体系,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国内外婴幼儿托育专业培养路径探析
沈素嫣
2023, 6(4): 92-95.
摘要
(
45
)
PDF
(125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托育专业的发展在师资力量、教学软硬件设施和就业对口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行之有效的途径来引导和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和建设。虽然各高职高专院校在婴幼儿托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仍处于调整期,但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指导下,相关专业建设正逐步展开。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被认为能有效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实施课程模块化体系构建,瞄准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社会及行业岗位能力的吻合度和适应度统筹课程资源建设,能有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从而帮助院校更好地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托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工智能+控制学科群交叉融合的建设与实践
朱浩
2023, 6(4): 96-99.
摘要
(
56
)
PDF
(166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时代课题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主题下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高能力新型人才
[1]
。但是目前部分高校针对人工智能+控制学科群融合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该文以科研教学平台建设为抓手,着重展开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和控制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难题。
融合STEM教育的工科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任水利, 刘小刚, 章培军, 李建辉, 郭怡冰, 陈瑶
2023, 6(4): 99-101.
摘要
(
47
)
PDF
(142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旨在加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整合,强调问题导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也是工科专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该文针对工科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引入“STEM教学理念”,树立数学应用意识,以“数学竞赛”为导向,夯实数学基础,最终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目的。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专业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黄永华, 林振衡, 陈学军, 郑志霞
2023, 6(4): 102-105.
摘要
(
51
)
PDF
(169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新经济建设下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转变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推动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明确服务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知识模块,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工程实践和人文职业素质培养;强化一流课程建设,拓展第二课堂,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培养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生参与本科实验教学的模式探索
李仁成, 董海燕, 唐湘玲
2023, 6(4): 106-108.
摘要
(
47
)
PDF
(12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辅助教师参与本科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高校师资不足的问题,缓解任课教师的教学压力,是提升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阐述了研究生参与本科实验的必要性、教学模式及作用。针对研究生参与本科实验教学存在的研究生实验动手能力、教学能力不足、责任心及团队意识不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更好地发挥本科实验教学中研究生的作用,提升本科实验教学效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张霞, 毛艳丽, 张岩, 朱新锋, 刘彪, 康海彦
2023, 6(4): 109-112.
摘要
(
49
)
PDF
(151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活动-评价与反馈”的联系,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文初步构建了由“课程设计”“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及“评价与反馈”五个一级指标构成的三级教学评价体系。
疫情影响下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设计与实践
逯红梅, 李清清, 郭铁明, 梁泽德
2023, 6(4): 112-115.
摘要
(
41
)
PDF
(128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业实习是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学生实习环境发生了变化。针对过去常规的实习方案难以实行的问题,该文以工科建筑设计类专业为例,从教学大纲、实习内容、实习管理、实习评价等方面,对毕业实习进行了新的设计与实践,保证了实习效果,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可为相关专业毕业实习的开展提供参考。
模式探索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研究
屈霞, 高书苑, 韩学超
2023, 6(4): 116-118.
摘要
(
38
)
PDF
(12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我校老挝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存在的留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学习资源不足、学习动机减退等问题,探索“构建专业课程群、跨界指导和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并举、丰富教学综合资源、打造创新实验平台、将中国装备技术融入教学、建立良好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的“六位一体”培养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差异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陈雪梅, 曹众佳
2023, 6(4): 119-122.
摘要
(
45
)
PDF
(125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万扩招背景下的生源存在多元化趋势,学生在学习背景和认知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以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为例,首先,针对不同生源制定差异化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然后,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最后,针对不同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化评价和考核。
地方本科院校新入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
李粉红, 王潇雅, 弋朝乐
2023, 6(4): 123-125.
摘要
(
43
)
PDF
(124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该文在梳理教师校本培训相关研究的同时,结合近年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调研访谈,分析地方本科院校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开展培训工作的实际困难,以培训实效性为目标,对标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校本培训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培训管理理念、培训方案、培训内容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校+院”二级校本培训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参考。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沈智慧, 李龙江, 程伟, 李先海, 卯松, 黄小芬
2023, 6(4): 126-128.
摘要
(
52
)
PDF
(15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该文根据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特点,充分利用超星、爱课程、MOOC等在线教学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建立基于BOPPPS模型、案例研讨分析的实验教学过程,及基于过程性评价和目标达成评价的实验课程考核机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通过混合实验教学与多维评价,学生实验积极性、实验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更高。
基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丁慧
2023, 6(4): 129-133.
摘要
(
42
)
PDF
(1602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秉承“求创新、重实践”的教育理念,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实施路径,深化教育改革,以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作为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性工程。
基于产教融合和赛教融合的国际贸易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唐平娟, 郭娟, 林常青
2023, 6(4): 133-136.
摘要
(
57
)
PDF
(151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是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该文基于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从国际贸易人才在培育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匹配岗位核心能力的软实力不足等问题出发,认为应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以产教融合和赛教融合为载体,推动国际贸易人才在“专才”的基础上走“通才”的道路,培养出适应新文科时代要求的多元化人才。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进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
付畅, 刘玉芬, 满朝来, 郭东林
2023, 6(4): 137-140.
摘要
(
46
)
PDF
(1659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为了提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效能,提高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度,适应生物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构建了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进阶式实验教学模式。该文从师生双向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进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为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田雪莹, 王静, 李义敏, 刘尊礼, 朱强
2023, 6(4): 141-145.
摘要
(
89
)
PDF
(137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原有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已日渐落后,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亟须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营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深入剖析其“课程体系创新、产教融合实践、赛练结合牵引、质量保障支撑”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效果,旨在推动高校结合数字经济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促进产教融合、优化师资力量、加强质量保障,为新经济时代培养适合的创新型营销人才。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及创新优化
杨春梅
2023, 6(4): 146-148.
摘要
(
38
)
PDF
(127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应当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趋势,主动更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以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助力学生安心学习、健康生活,实现多元发展。对此,该文从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挑战出发,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通过该文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帮助高校辅导员适应新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能够有效应对挑战,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新医科背景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梁胜祥, 张清清, 陈晓华, 罗岚, 黄佳
2023, 6(4): 149-153.
摘要
(
71
)
PDF
(136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进一步深入改革高等学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模式,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对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分析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科研思路与方法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多种形式的延伸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创新实践、朋辈引领和师生互动交流等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方法
SPOC模式下大学语文线上线下互动机制研究
秦丽
2023, 6(4): 153-155.
摘要
(
54
)
PDF
(124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学MOOC的基础上,SPOC教学模式成为了高职学校课程改革、开展混合式教学研究的一种新选择。该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活动、线下活动以及课后巩固等内容的设计,有效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互相融合,形成合力。授课教师与学生,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良性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加强,主动思考的意识被激发,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索式学习转变。SPOC模式下大学语文线上线下互动机制的研究,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借鉴。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研究
王萍
2023, 6(4): 156-158.
摘要
(
49
)
PDF
(1252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职扩招政策下,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该文将教育实习与幼教岗位无缝对接,本着产教融合的理念,实现学生“上岗就能用,上岗就好用”的目标,从原则、内容和保障三大方面提出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教育实习模式,满足高职扩招不同生源的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刘功良, 姜伟, 马令勇, 刘桂德, 杨光
2023, 6(4): 159-162.
摘要
(
41
)
PDF
(125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应用型高校高层建筑结构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考核形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将OBE理念引入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改革。该文基于授课目标,重新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方式,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本次教学改革宗旨在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及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基于“课堂派”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徐丹, 宋宪强, 黄利华
2023, 6(4): 163-165.
摘要
(
63
)
PDF
(130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智能化越来越普及的当下,课堂教学也应顺势而为。结合当前新兴的各类教学手段及平台,提升教学效果,是拓展教学模式的新思路,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时代所需、大势所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该文以“课堂派”为例,结合平台的各项辅助教学功能,介绍了各教学环节中的互动教学模式,以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BOPPPS的Python数据分析与展示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匡芳君, 张思扬, 金于君
2023, 6(4): 166-169.
摘要
(
42
)
PDF
(1249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Python数据分析与展示课程教学存在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设计不足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融入BOPPPS教学模式,以Python数据分析与展示为例,创新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式学习的参与度和课堂效率。教学实践表明,引入BOPPPS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参考。
基于OBE理念的参与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以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为例
原彬, 于彦, 孙昌国
2023, 6(4): 169-172.
摘要
(
64
)
PDF
(138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人才教育质量,满足教育成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入分析后续课程、企业、社会的需要,展开基于OBE理念的参与式教学研究。以教学成果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考核内容选择、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程的认可度。通过改革实践,学生的学习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更匹配。
基于SECI模型的研究生管理学课程设计
陈果
2023, 6(4): 173-176.
摘要
(
55
)
PDF
(136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管理类研究生人才,高校有必要优化设计面向研究生的管理学课程。该文在分析了将SECI模型应用于设计面向研究生的管理学课程,既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管理类理论创新能力,又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研究生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利用SECI模型分析了面向研究生的管理学课程在知识转化四个环节的教学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学课程设计建议。
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徐云山, 陈军浩, 詹金武, 臧万军, 姚志雄
2023, 6(4): 177-179.
摘要
(
44
)
PDF
(1248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工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和传统大类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很好地适应新工科和专业课程德育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该文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对新时代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德育功能评价、考评体系改进、时间分配优化方案及思路等一系列举措。新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增加了德育、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教师应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及评价方法探索——以创新理论方法应用课程为例
赵林, 乔治, 杨永奎
2023, 6(4): 180-183.
摘要
(
61
)
PDF
(135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质量考核方法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该文依托天津大学教改项目和天津大学-欧盟Erasmus+国际教改项目,针对创新理论方法应用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项目式案例模式,开展“全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从线上授课和线下翻转课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教学考核中的视频、图文、讨论、作业、考试和案例式分析六部分,探索致力于提升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混合式授课方式和考核体系。
虚拟仿真实验在独立学院“双创”教育中的应用:必要性及实施路径分析
吴志芬
2023, 6(4): 184-188.
摘要
(
36
)
PDF
(150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在“双创”教育中的运用实践,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独立学院及学生特点契合度较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解决当前独立学院“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独立学院“双创”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遴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立持续更新的教学资源库;加强复合型“双创”教师队伍建设;重构独立学院“双创”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机制;完善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及配套资源建设;鼓励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共同推进独立学院“双创”教育水平的提升。
虚实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应用
李钊, 闫玲玲, 曲明璐, 周致远, 杨财宏, 丁将
2023, 6(4): 188-190.
摘要
(
42
)
PDF
(141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对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这一理工科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一大薄弱环节。因为受现实条件的制约,部分实践活动无法开展或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该文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践教学问题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以虚拟仿真实验为核心的虚实融合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
创业实践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搭建“双创”教育平台探究
王雅洁, 梁绮雯, 罗轻蕾
2023, 6(4): 191-194.
摘要
(
41
)
PDF
(125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阐述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意义,并对当前高校“分离型校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课题组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职业教学中,特别是强化大学生与企业的沟通。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强化校企合作教师的培养和建立创新型人才服务平台等,并在本校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于产教融合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陈露露, 汪正飞, 孙孝平, 唐伯平
2023, 6(4): 195-198.
摘要
(
50
)
PDF
(137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本科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而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在产教融合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三元”合力,实现深层次融合育人。该文以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湿地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从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产教融合中的常见问题入手,创新性实施多主体一体化融合办学,三方协同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积极培养服务地方特色的生态环保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