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1-25
    理论研究
    美国和欧洲创业环境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作用:演变、现状与启示
    刘洪亮, 沈珂宇
    2023, 6(2):  1-3. 
    摘要 ( 60 )   PDF (1272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创业环境。欧美国家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业环境尤其是创业政策、创业基金、创业文化等要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最早,在创业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发展较为完备,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而欧洲由于传统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前仍依赖政府的扶持。当前我国正处于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总结欧美国家的实践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外部支撑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导论课程建设与思考
    谭毅, 尹璨, 李昇翰
    2023, 6(2):  4-8. 
    摘要 ( 68 )   PDF (1555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该文从工程管理信息化导论课程的特点出发,研究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分析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开设的相关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之间相对零散、内容缺乏逻辑关系。同时,对该课程分别从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体系等多维度提出课程改革措施。针对教学过程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教学体系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一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实践与成效
    仲淑姮, 姜喜迪
    2023, 6(2):  9-14. 
    摘要 ( 62 )   PDF (209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流专业肩负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文以我校一流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科教融合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构建了创新教学体系的组织保障体系,提供了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场地保障,全程护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确保创新教学取得成效,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教学革新
    “新医科”视角下中医药学“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张宁, 陈波, 潘雯婷, 杨志虹, 殷海, 杨孝芳
    2023, 6(2):  15-18. 
    摘要 ( 101 )   PDF (1475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医科”背景下,面向未来技术和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中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中医药教育与“双创”教育“专创融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创融合”定位不明、内容创新性欠佳、教学主体认知不足等,该文以中医药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为例,剖析该课程特点,从开发“专创融合”课程“学”、搭建“专创课程”实践平台“做”、立足“双创”基地“创”、建立健全师资队伍与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有机融于课程建设当中,打造“实践+竞赛+项目落地”的赛教创结合模式,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建设当中,探索“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深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分析化学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
    关淑霞, 荆国林, 张志秋, 张微, 董晶, 刘发堂
    2023, 6(2):  19-21. 
    摘要 ( 86 )   PDF (127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代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学科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融合,能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设计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思考
    石月莲
    2023, 6(2):  22-24. 
    摘要 ( 73 )   PDF (1363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性代数课程作为理工科非数学专业的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会影响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还会给学生造成专业基础不牢,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与发展。针对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提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上好习题课、改革考核方式及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
    后疫情时代免疫与健康公选课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探析
    孙燕
    2023, 6(2):  25-27. 
    摘要 ( 48 )   PDF (145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形态教育模式。该文以免疫与健康公选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例,基于“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融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问题,探索新形态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提供参考案例。
    任务型教学法在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陈勇, 陈佩东, 尹莲
    2023, 6(2):  28-31. 
    摘要 ( 50 )   PDF (130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产物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运用现代有机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在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应用简单的有机小分子作为实例进行教学,而天然产物具有数量多、结构复杂多样的特点。故课程教学内容与研究生产实际脱节,导致学生解析实际的天然产物结构时存在困难。因此该文进行了有机波谱课程的教学探索,紧扣学科发展前沿,以任务为导向,旨在探索实现学生课堂理论知识学习、自主性学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提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数字化教学建设思考
    石晓娟, 柳明慧
    2023, 6(2):  32-34. 
    摘要 ( 53 )   PDF (134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化与“互联网+”日益渗入教学领域,在“建设‘金课’、淘汰‘水课’”的时代要求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课程建设,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设计系统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方面,探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为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推拿手法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丁玉鑫, 王先滨, 牟景龙, 邸金霖, 高利权, 潘军英, 王浩飏, 张明明, 谭曾德
    2023, 6(2):  35-38. 
    摘要 ( 60 )   PDF (1338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拿手法是推拿学科的基本技能,是推拿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如何有效、高质量地掌握推拿手法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于临床,是推拿学科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推拿手法实训教学现状,该文探索改革推拿手法实训教学观念与策略,丰富推拿手法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实训教学模式,规范实训流程,更新实训教学手段与考核体系,模拟临床实践过程等,以提高推拿手法实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重磁勘探课程的探索与应用
    黄艳辉, 吴海波, 徐宏杰, 胡泽安, 付茂如
    2023, 6(2):  39-41. 
    摘要 ( 61 )   PDF (1555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创造能力。该文从混合式教学活动的构建、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探索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重磁勘探课程的应用与实践。提出了构建教学团队,培养线上授课能力;以赛促教,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以学生参与课题拓展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混合式教学优化措施。
    新农科背景下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赵霞, 赵林, 朱玉敏, 戴海芳, 龚月桦
    2023, 6(2):  42-44. 
    摘要 ( 63 )   PDF (137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农科建设为主线的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将促使高等农林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此为背景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该文深入分析新农科建设要求、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学生知识体系变化,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从课程内容改革、多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实行课程的综合改革。课程改革成果将为新农科建设奠定基础,服务于思想先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爱农、懂农、践农”新型农科人才的培养。
    新形势下机电装备设计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刘江, 崔昭霞, 那日苏, 李宗学, 张楠
    2023, 6(2):  45-47. 
    摘要 ( 44 )   PDF (127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和课程思政等新形势和新需求下,专业课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和核心环节,传统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社会、企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该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专业核心课程机电装备设计为例,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搭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教学平台,设计案例库,凝练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案例,完善了一体化的“体验式”项目大作业,实现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经过两轮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机电系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得到了企业和师生的肯定。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禹信, 付红云, 张明媚
    2023, 6(2):  48-51. 
    摘要 ( 48 )   PDF (1280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名词多且相似性大、公式多且推导复杂、实践多且技术性强。在课内实践中,数据采集技术实操与编程技术实践的平衡受学时数目的限制。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重基础、重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定位,针对学生数学能力较差、编程基础较弱的情况,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更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优化设置,结合课程性质挖掘课程思政融入点,并探讨适合学生的有效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法。
    中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邬家成, 张文俊, 杨振丽
    2023, 6(2):  52-54. 
    摘要 ( 62 )   PDF (1355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物理实验是中医药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实验课,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对中医药类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方式、评价方法、内容拓展和指导教师的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有效提升了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创”背景下提升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就业创业能力的研究
    徐元媛, 徐元璐, 张凯, 张东红, 冯笑颜, 张晛, 王欣, 于宏伟
    2023, 6(2):  55-58. 
    摘要 ( 48 )   PDF (130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该文以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分析在提升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就业创业能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同类型高校的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与参考。
    VUCA时代管理类人才的供给端调整——以海南大学工商管理实验班为例
    王萍, 杨延钧, 蔡艳蓉
    2023, 6(2):  59-61. 
    摘要 ( 223 )   PDF (144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刻把握“知行合一”的本质内涵,充分落实“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在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创新性之外,更应当重视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引入理论经济学中“供需平衡”的理论,将“供需契合”的相关理论链接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问题上。在对VUCA时代管理类人才要求标准探究的基础上,以海南大学工商管理实验班的模式建设和实践为例,试图在有效结合海南省“自贸港建设”的经济大背景下,探索提升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与本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给的契合度,从而在人才供给端调整的维度构建一套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
    韩现民, 王红霞, 贾晓云, 李文江
    2023, 6(2):  62-64. 
    摘要 ( 153 )   PDF (136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具有多领域交叉、多学科融合,涉及对象众多、专业背景多样性等特点。石家庄铁道大学历经多年专业建设,通过优化课程与教材体系、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教学团队与平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专业素养培育,形成了适合专业发展的建设思路和方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同类高校专业建设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方法研究
    彭学新
    2023, 6(2):  65-67. 
    摘要 ( 44 )   PDF (130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大力实施“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双创”教育在高校的落实。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都给予高度重视,但在构建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对此,高校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构建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有效结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路径,通过构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课程、构建“三全育人”机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创新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索与实践
    杨荣芳, 李红, 李映松
    2023, 6(2):  68-71. 
    摘要 ( 99 )   PDF (1338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思政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探索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体系、师资力量四个方面的融合路径。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构建了创新创业协同工作机制,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育人、师资力量四个方面进行了思政融合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创新职业本科院校育人模式赋能河北省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
    刘佳, 赵璐璐
    2023, 6(2):  72-74. 
    摘要 ( 66 )   PDF (135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当下产业链的变革需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应基于产业链的特殊属性,合理调整人才链的要素配置,促使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并深度融合。该文主要对产业链、人才链的内在机理开展了剖析,并在职业院校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职业院校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方法与路径,切实改变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人才链和产业链分离的状况,为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思路借鉴。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以保定学院为例
    刘仲鹏, 苑立娟, 秦芹
    2023, 6(2):  75-78. 
    摘要 ( 95 )   PDF (127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保定学院工科专业办学为例,探究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现状,总结出地方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存在的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适应的若干问题。根据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理念及思路,以保定学院一流工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对课程思政建设、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校企合作等实践创新方面的成果进行了阐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以大连大学为例
    王谢勇, 吕紫坤, 蓝健
    2023, 6(2):  79-81. 
    摘要 ( 81 )   PDF (135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如火如荼,成果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以大连大学创新创业管理云平台的开发为例,探索性开展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工作,深入探讨数字化教育管理系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重构研究——以反求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课程为例
    杨娜娜, 刘浩锐, 贺立群, 刘馨
    2023, 6(2):  82-84. 
    摘要 ( 92 )   PDF (158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是国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而改革和优化课程是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举措。该文以反求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课程为例,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进行了“专创融合”的课程改革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旨在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流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常文平, 廖青华, 赵筱赫, 李沣霖
    2023, 6(2):  85-87. 
    摘要 ( 63 )   PDF (133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具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该文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总结分析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效,为应用型高校提高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探索——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教学创新团队为例
    王旭波, 汪敏, 罗想
    2023, 6(2):  88-90. 
    摘要 ( 54 )   PDF (127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是决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实践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方法、路径等,为当前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和“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导师团队构建研究
    刘希军, 王葆华
    2023, 6(2):  91-93. 
    摘要 ( 51 )   PDF (127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型人才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新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研究生导师团队有利于解决单一导师制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该文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从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构建、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团队内导师角色职责定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管理四个方面着手,探索了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构建思路。
    医学—工程学交叉型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
    方程, 王飘, 苏松, 李波, 淦宇, 杨小李, 彭方毅
    2023, 6(2):  94-97. 
    摘要 ( 145 )   PDF (1423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医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2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62名,实验组采用医学-工程学结合型培养模式(n=28),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n=34),通过对考核结束时两组学员科技文献发表情况及对医工结合教学的问卷调查评价医学-工程学交叉型教学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文献发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医工结合教学问卷总体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培养中,采用医学-工程学交叉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提高了研究生科研、临床等综合能力,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孙勇强
    2023, 6(2):  98-100. 
    摘要 ( 42 )   PDF (127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四五”将是地方高校打破发展瓶颈,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办学能级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淮阴师范学院着力构建“课堂教学、课外实训、行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管理机制、教育体系、资源建设、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可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模式探索
    后疫情时期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的思考
    张红月, 高天阳, 牛远, 曹璐
    2023, 6(2):  101-103. 
    摘要 ( 62 )   PDF (127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一流”学校建设背景下,教师是高校的重要资源,是关系高校教育竞争力、教学质量以及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而在后疫情时期,全国高等院校掀起的大规模线上教学给教师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那么如何创新高校教师的培养方法和机制,合理高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师自身觉悟和教学能力,值得我们思考。该文主要针对后疫情时期高校教师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进而解决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双一流”、人才强校、教育强国等的落实创设良好的条件。
    基于“课、岗、证、赛”深度融合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
    凌旭, 戴俊良, 张冠勇, 尹霞
    2023, 6(2):  104-106. 
    摘要 ( 65 )   PDF (1270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很多工科高职院校都开始设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通过对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办学现状以及导致该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课、岗、证、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究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专业课程与岗位、“X”证书、技能竞赛深度融合,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
    基于SPOC的石油炼制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张海俊, 王颖, 熊伟
    2023, 6(2):  107-110. 
    摘要 ( 46 )   PDF (150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要更合理地设计并运用好相应的资源。该文以本校学生为样本,对石油炼制工程课程进行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对两批次改革对象的分析,结果基本符合预期,进行教学改革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效地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结合”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
    侯艳丽
    2023, 6(2):  111-114. 
    摘要 ( 56 )   PDF (1302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队伍是“体医结合”的基础性保障,也是构成“体医结合”事业的基本单元和实现健康中国的强大推动力。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体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结合健康中国发展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编码分析法等,结合健康中国发展的需求,从体医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寻求体医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路径,进而从树立“体医结合”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内容、编写有创新特色的教材、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着手,为“体医结合”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垃圾分类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建设的探索
    赵传起, 梁丽营, 施钦, 刘细祥
    2023, 6(2):  115-117. 
    摘要 ( 61 )   PDF (133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对建设“无废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以垃圾分类为背景,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改进中加入《固废法》、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解读、垃圾分类商业模式的比较、实施垃圾分类后对于主要固废处理工艺的影响,以及垃圾分类课程设计的强化,达到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树立“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开阔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目的,使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满足垃圾分类建设的需求。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进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付畅, 井乐刚, 甄鑫, 郭东林
    2023, 6(2):  118-120. 
    摘要 ( 40 )   PDF (1380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力发展生物经济的背景下,需要高效的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教学模式,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更有力的支撑,以满足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该文立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了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进阶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利用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进阶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培育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
    屈小爽
    2023, 6(2):  121-124. 
    摘要 ( 81 )   PDF (130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特色培育是提升高校专业内涵与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新文科建设为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升级提供了契机。该文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指出新文科背景下专业特色培育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专业特色培育。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李川, 李娜, 马琳慧
    2023, 6(2):  125-127. 
    摘要 ( 72 )   PDF (133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该文通过阐述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梳理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分别从强化专业知识掌握度、“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环境等方面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以期为我国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能力为导向的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黄笑然
    2023, 6(2):  128-131. 
    摘要 ( 48 )   PDF (130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想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就要清楚其定位并找到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以胜任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为培养目标,这点非常契合本科职业教育。将能力培养融入教学活动中,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是本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养及其实现路径
    史可可, 董显辉, 冯国艳
    2023, 6(2):  132-136. 
    摘要 ( 89 )   PDF (1311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现实诉求,需要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然成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紧缺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推进地方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推动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技能型人才培养受专业、课程、教学与师资等内部因素,以及利益相关者外部环境的双重制约。因此,职业教育应加强专业与专业群建设,回应区域制造业发展需求;注重课程开发与内容设计,契合行业技术应用与职业标准;优化课堂教学,契合行业现实生产与管理的运行过程;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通理论、强实践”的师资队伍;发挥“校政行企”联动作用,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探寻技能型人才培养及其实现路径。
    创新方法
    “SPOC-微课-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肖泽恩, 谭振, 张振伟, 王静妮, 林宁
    2023, 6(2):  137-139. 
    摘要 ( 81 )   PDF (135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应将教学的核心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探索能力。该文采用以教师为教学引导、学生为教学主体的“SPOC+微课+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善传统课堂存在的学生抬头率低、缺乏思考、被动学习等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
    吴海波, 胡雄武, 姬广忠, 黄艳辉
    2023, 6(2):  140-142. 
    摘要 ( 52 )   PDF (1555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标“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宗旨,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地球物理勘探课程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建设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从日常生活中引出教学内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融入学科竞赛元素、实现动态学情监测。以此,增强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从而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基于P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市场营销原理全英文教学为例
    阮尹
    2023, 6(2):  143-147. 
    摘要 ( 50 )   PDF (1501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PBL模式下, 所有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而展开,通过问题的讨论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市场营销原理课堂模式,逆转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将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教学设计,完善市场营销原理全英文教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整体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满意度较高,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基于SPOC的环境生态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林锋, 梁燕秋, 肖晓, 曲炳良
    2023, 6(2):  148-152. 
    摘要 ( 53 )   PDF (153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中国大学MOOC在线课程平台,搭建了环境生态学异步SPOC课程,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学生在线自学、课中教师线下讲解和课后线上拓展提高三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初步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环境生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对在线课程资源及教学设计满意度较高,学生整体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教学及学习氛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该文还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今后该课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研究
    郑雷敏
    2023, 6(2):  153-155. 
    摘要 ( 70 )   PDF (127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利用产出导向法理论,开展培养高职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研究。该理论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语言产出任务是教学目标,也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同时又把语言输入活动作为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以语言产出为导向,以语言促成为核心,学用一体,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他们在职场获得更多提升机会和竞争力。
    基于国际PBL教育理念的艺术设计竞赛教学改革研究
    霍楷, 周静
    2023, 6(2):  156-160. 
    摘要 ( 59 )   PDF (136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PBL教育理念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设计主题解决问题。从国际PBL教育理念述评入手,阐述了PBL教育理念在各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国际PBL教育理念与艺术设计竞赛融合的重要性、必然性、创新性和前瞻性;从教学改革定位、教学改革内容、艺术设计创新、艺术创新竞赛改革四个方面,对基于国际PBL教育理念的艺术设计竞赛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旨在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精准供给视角的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靶向教学研究与实践
    陆增辉, 陈艳宁, 李康, 韦诚
    2023, 6(2):  161-166. 
    摘要 ( 50 )   PDF (166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给模式趋同、效率低甚至供给错位是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准确识别需求及目标,确定精准供给“靶向”选择。由此,有效开展靶向教学成为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某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表明,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目标定位,基于课程实践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弹性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提升教育的适切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方法教学特征及其因应策略
    马敏劲
    2023, 6(2):  167-170. 
    摘要 ( 74 )   PDF (143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方法教育在高等学校方法学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导向作用。该文在梳理国内外创新方法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方法TRIZ理论教学的三大矛盾特征:创新需求与标准化答题的惯性思维矛盾,创新方法教学与专业局限的矛盾,创新方法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双重矛盾,最后针对这些矛盾特征提出了因应策略。
    利用TRIZ创新方法提高轨道巡检机器人矿山应用的适应性
    张伟, 徐锋, 刘永睿, 于福龙
    2023, 6(2):  171-174. 
    摘要 ( 91 )   PDF (1770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方测控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是一套结合人工智能、运动控制、视觉识别、无线通信、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当前人员只能进行定时检查、驻点值守的情况,避免复杂的环境、狭小的空间、不安全因素等对人员巡检的影响,检视结果不受个人经验和情绪、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受检测手段、数据记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制约,最大限度提高安全性和对设备的保护能力。应用TRIZ创新理论对机器人设计升级,更好地解决皮带托辊掉落、托辊温度过高、皮带机跑偏、电机或轴承温度过高、设备异响噪音、皮带堆料、火灾预警、粉尘浓度高、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等一系列问题。
    项目化教学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王晓玲, 高喜玲, 张丽娟
    2023, 6(2):  175-179. 
    摘要 ( 49 )   PDF (141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为例,进行了项目化实践教学;以水环境监测工核心岗位为导向,以取得水环境监测工资格证书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融合思政元素、职业素养、技术能力、理论知识,将教学内容重构整合,模拟不同教学情境,驱动各项真实环境任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际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学校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生产脱节的矛盾,从而推动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
    项目式学习下的不动产估价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王琛, 郭晓飞
    2023, 6(2):  180-183. 
    摘要 ( 49 )   PDF (165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育人理念,在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不动产估价项目工作过程,以项目式学习创新不动产估价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通过“项目-任务-情景-成果”实践,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和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虚拟仿真在土木工程施工PBL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魏明汉
    2023, 6(2):  184-187. 
    摘要 ( 56 )   PDF (127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性弱的特点。针对本课程教学方式传统、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BL教学方法并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展开的教学模式。基于本课程的现状与问题,阐述该教学模式的特点,介绍了教学内容的重构与工程问题的设置方法,最后,以土方开挖为例,介绍了基于PBL教学方法并结合虚拟仿真平台展开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经过实际应用,证明该教学方法可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创业实践
    5G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李建龙, 黎昌金
    2023, 6(2):  188-190. 
    摘要 ( 102 )   PDF (129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乡村经济的特点以及大学教育的科学性,该文探讨了在5G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设置了基于乡村经济特点和大学生优势的“四层次”课程体系,由此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对每一层次的教育和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乡村创新创业的意愿和能力,而且对振兴乡村经济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益补充。
    惠州大亚湾化工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熊前程, 彭忠利, 刘丹, 卢盈, 蔡英华, 张冬雪, 周慧琼
    2023, 6(2):  191-195. 
    摘要 ( 100 )   PDF (170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惠州大亚湾化工新材料创新创业基地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模拟企业化教学,结合化工专业优势,集技能培训、教学实践、创业孵化于一体,开展“实创一体”基地建设。通过学校对接大亚湾及周边企业需求,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多方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质性支持,满足化工新材料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实现人才、资源、经济效益的多元统一。以校企协同为推进,多方面巩固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将自主学习、课外实践、导师指导、社会引领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实创一体”。
    价值共创视角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研究
    易婷, 古贞
    2023, 6(2):  196-198. 
    摘要 ( 75 )   PDF (127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措施。该文在价值共创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现状,从构建“双创”市场链、建立“双创”经理人制度、打造“双创”朋友圈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对策,实现能力共创、主体共创、资源共创、知识共创、项目共创,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