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钰婷,董一林,王小珑.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的启示——基于三螺旋模型视角[J].教育进展,2023,13(11):8526-8534. [2] 史少杰,周蕾.建设合作开放的创客教育生态:以美国加州社区学院系统为例[J].职教论坛,2023,39(10):74-82. [3] 胡海燕,罗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及其特征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23(13):59-63. [4] 荆国林,朱凌岳,牛瑞霞,等.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产业学院多主体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 2023,49(7):106-109. [5] 王君,罗华,刘敏,等.新农科背景下全产业链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1): 146-150. [6] 唐志航,林镕,马倩茜.现代产业学院学科交叉多维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3):41-44. [7] 别敦荣. 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8(6):6-14. [8] 别敦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5):135-141,160,2. [9] 洪早清,袁声莉.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向与教学质量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1):38-46. [10] 张荣刚,吴承燕,刘应红,等.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借助产学研破解就业难问题——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9(5):550-554. [11] 秦磊,孟维云,王长虎,等.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40(10):109-115. [12] 张菡,胡杨,赵云龙,等.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基于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视角[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7): 131-133. [13] 周步昆. 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22,40(5):121-126. [14] 阳慕伶,周柳奇.高职院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构建——以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为例[J].中国包装,2021,41(7):43-47. [15] 张宏,何赟泽,马碧芳,等.面向新工科的模拟电子技术创新课程教学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5(20):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