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3-07-10
    理论研究
    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提升路径
    辛冲, 姜冰珊, 陈海峰
    2023, 6(13):  1-4. 
    摘要 ( 35 )   PDF (162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选取176名在校学生,分为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模式)和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模式)两组,在本科课堂上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模式。该研究结果为创新本科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对丰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场景以及拓宽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启示。
    高校国防特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
    谢言, 王莉芳, 赵一卓, 朱亚楠
    2023, 6(13):  5-10. 
    摘要 ( 42 )   PDF (165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国防特色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该文首先从三大维度深挖高校国防特色,并深入探讨各维度间的关系;其次从创新创业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共性特征及国防特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独特性;最后研究高校国防特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构建二者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模型,对推动国防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启示。
    基于PBL理论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以东北大学为例
    黄晓颖
    2023, 6(13):  11-18. 
    摘要 ( 78 )   PDF (175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社会需求出发,针对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对学生学习过程认可度不高、主体地位不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发展不平衡、交叉学科知识融合缺乏着力点等实际问题,该文基于PBL理论的项目化、实践性等特点,设计实施“一赛一课、教赛融合”课程改革,实施课程、项目、竞赛、基地相贯通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途径,从而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拓展教育维度,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水平与实践效果。
    基于SECI模型的小组报告教学法的改进研究
    陈果
    2023, 6(13):  19-21. 
    摘要 ( 31 )   PDF (132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高校教师应该对小组报告教学法进行改进。该文在分析了改进小组报告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教师授课水平的基础上,利用SECI模型分析了高校教师应用小组报告教学法在知识转化的四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小组报告教学法改进措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背景探析与路径解析
    孙宏樽
    2023, 6(13):  22-26. 
    摘要 ( 143 )   PDF (125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思想作为促进时代发展的基础思想由来已久,但在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存在对劳动特性把握不准导致劳动被“弱化”、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等情况。为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应直面现实,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力;避免理论层面空谈,全面夯实实践效能;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劳动教育层面的全融合,进而实现对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提出劳动教育是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的劳动教育,是为打造融合式教学体系而增强的实践性劳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为基准而展开的综合性劳动教育。
    教学革新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胡杰, 张玲
    2023, 6(13):  27-29. 
    摘要 ( 53 )   PDF (124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作为高素质高技能型“准职业人”的人才培养路径,是“双创”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该文以“双创”及产教融合为引领和依托,探讨了基于“双创”背景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三个问题:即产教融合体系不全、教学资源及师资匮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而不深”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重塑“双创”教育理念、加强对“双创”教育的认知,完善产教融合课程资源及师资,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造产教融合的“双创”实践平台等改革策略,以期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双创”人才,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
    窦东阳, 王艳飞, 王启立
    2023, 6(13):  30-33. 
    摘要 ( 52 )   PDF (173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响应教育部发展虚拟仿真教学的号召,面向新时期实验教学的新需求,践行“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服务翻转课堂教学,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过程测控技术等课程,开发了基于组态软件和Simulink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实践表明,其能够模拟现有实验设备,完成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规定的配套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效果与实际一致,为相关课程提供了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仿真平台,在相关课程翻转课堂实践中成功应用。
    高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刘一灵
    2023, 6(13):  34-36. 
    摘要 ( 33 )   PDF (123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该文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韩京
    2023, 6(13):  37-40. 
    摘要 ( 32 )   PDF (130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药剂学作为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课程特点,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工业药剂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适合新时代制药工程专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互联网+”背景下中英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杨佳航
    2023, 6(13):  41-43. 
    摘要 ( 33 )   PDF (123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正在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将其与教育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育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传统的中英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手段为基础,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双语播音事业更好地发展。
    基于电气工程的专业课程融合探索与实践
    卢森幸
    2023, 6(13):  44-48. 
    摘要 ( 40 )   PDF (156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信息经济时代,人才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工科高校是新工科教育的主要基地。该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融合为例,建立智慧教学平台,研究线性累加式岗位知识和技能教学融合。通过专业课程融合教育教学,学生可以成为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装备、系统管理领域从事设计与生产、调试与运行、检修与维护、技术研发及改造、自动化系统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改革研究
    赵红, 杨微, 赵助娥
    2023, 6(13):  49-51. 
    摘要 ( 32 )   PDF (145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方向标。该文以贵州商学院为例,结合专业和课程特征,以“有用、会用、善用”为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审计学课程各环节,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知识价值的基础上,从实践中对知识和知识价值产生深度认知,从而实现贵州商学院地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商业摄影课程创新探索
    戴健
    2023, 6(13):  52-55. 
    摘要 ( 35 )   PDF (124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业摄影课程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导演、影视编导专业为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新文科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与影视行业实际发展需求不平衡不匹配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新技术手段和“产出导向”理念,配合教学资源综合运用以及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实现将教学转化为影视广告行业标准创作流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创新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运筹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岳芳, 肖吉军, 吴振华, 周清华
    2023, 6(13):  56-59. 
    摘要 ( 36 )   PDF (1586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对高校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运筹学教与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运筹学课程特点,提出了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思维导图和组织实验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文科背景下的日语教学反思与实践探讨
    范鸥
    2023, 6(13):  60-62. 
    摘要 ( 32 )   PDF (123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文科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日语教学也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抓好学科建设,将教学置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深化改革和创新思维建构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日语作为高校外语专业之一,也应基于新文科课程建设与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反思当前日语课程教学的不足,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优质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该文主要就新文科背景下日语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加强日语教学反思,推进日语教学改革。
    研究生量化投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谨乐, 刘香娜
    2023, 6(13):  63-65. 
    摘要 ( 49 )   PDF (1238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量化投资在我国迅速发展,就业市场上对于量化投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高。虽然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量化投资课程,但由于量化投资在我国起步较晚,高校量化投资人才培养路径还不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向业界输送人才。该文结合高校量化投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量化投资人才培养质量。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包静玥, 郑丹, 陶玲, 王梦湖, 邓芳
    2023, 6(13):  66-68. 
    摘要 ( 37 )   PDF (129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等特点,为环境类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该文针对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依据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了环境监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使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了方向。
    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下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宋雪彬, 李伟, 郝青, 刘庆超, 王海
    2023, 6(13):  69-71. 
    摘要 ( 44 )   PDF (129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种业以及种质资源的重视,怎样精准、高效地创制新种质成了园林植物研究的重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这门传统学科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基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团队式教学建设、加强课程实践基础建设、改革授课方式及课时安排四项教学改革措施,优化了园林植物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为国家种质资源计划培养高质量遗传育种人才。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探究
    马秀莉, 武丽芬, 晋珺
    2023, 6(13):  72-74. 
    摘要 ( 38 )   PDF (123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近年来我国新增的本科专业,其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大数据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数字化建设提供保障。该文以晋中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学为实例,通过分析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结合现阶段人才培养现状与人才需求,为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建议。
    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监控保障体系研究
    姚建红, 刘继承, 高琳琳
    2023, 6(13):  75-77. 
    摘要 ( 30 )   PDF (136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评价、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该文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构建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并构建完善的逐层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闭环系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的“实施—监测—评价—纠偏—反馈”的良性循环质量保障机制,并落实到学生培养各环节,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从而培养具有行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能胜任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创新型机械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王建军, 王英, 王帅, 张文帅, 温曼童
    2023, 6(13):  78-80. 
    摘要 ( 37 )   PDF (123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对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该文从创新型机械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出发,论述了创新型机械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管理方案,明确了四个教学和研究方向,提出了教学团队三年建设的预期成果。
    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探索
    王大珅, 贾敏瑞, 万莉
    2023, 6(13):  81-83. 
    摘要 ( 40 )   PDF (142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时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培养具有跨学科基础的高素质人才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该文通过分析高校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针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研究和探索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为高校培养跨学科高层次人才提供思路和参考。
    高校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微环境的构建研究
    张勋, 苗丹丹, 郑岩, 徐健
    2023, 6(13):  84-86. 
    摘要 ( 36 )   PDF (123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如何培养具有探索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为此,该文从微观层面综合剖析了高校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微环境的内涵及影响研究生成才的因素,并从健全学术道德规范体系、加强学术研究团队建设和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三个视角,提出了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微环境的途径。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思考
    赵志领
    2023, 6(13):  87-89. 
    摘要 ( 39 )   PDF (127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排水专业评估工作自2003年启动至今,国内已经有超过42所高校通过了评估认证。在人才质量上,对给水排水行业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而且还需要提高实践能力。需要掌握水处理工艺知识、水工业经济知识、水资源与管网知识、有关的工程知识,以及机电、计算机与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结合智慧水务培养给排水人才,加强业内外人士与专业的互动性,是目前亟须探讨的关键问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导向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建设实践
    赵中国, 艾桃桃, 李文虎, 唐玲, 陈立贵
    2023, 6(13):  90-93. 
    摘要 ( 41 )   PDF (129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认识到工程认证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接受相关理念并积极引入实践。该文着重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的必要性,以陕西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引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建立了“评价—反馈—改进”的机制。通过内部和外部评价、反馈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教育质量,该专业的认证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不断优化和改进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基于产业学院的创新型教师团队构建路径研究
    黄伟, 涂承刚, 杨兴
    2023, 6(13):  94-96. 
    摘要 ( 49 )   PDF (123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构建是新时代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该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培养的现状,并以中联产业学院为例,阐述了基于产业学院的创新型教师培养优势,提出了“供平台、促黏合、拓空间”等基于产业学院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培养路径,为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提供参考。
    融入区域发展的“宁夏模式”学分银行建设研究与探索
    冯鸿君, 张彩芬
    2023, 6(13):  97-99. 
    摘要 ( 42 )   PDF (142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分银行制度是我国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项创新性制度。宁夏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立足区域实际情况,发挥区域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优势,聚焦解决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融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问题,以及各类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等问题,创建了“一体化、双载体”学分银行集成平台,形成了“多维汇聚、开放灵活”的资源整合应用模式,建设了“四维融通、中高本贯通”的学分认证标准体系,构建了“平台+标准+资源+监测+评价”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平台+联盟”双载体驱动运行机制及“教、学、管、服”一体化学分银行“宁夏模式”。
    省级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优化路径——以宁夏开放大学为例
    苌虹
    2023, 6(13):  100-103. 
    摘要 ( 41 )   PDF (12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资源是开放大学建设发展的基石与核心竞争力。当前,宁夏开放大学在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从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系统性规划,制定资源建、管、评、用一体化标准与流程,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全链条贯穿式设计,推动现有平台数字化升级,完善教师数字技术培训与激励机制等方面,解决省域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药学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葛驰宇, 张君丽
    2023, 6(13):  104-110. 
    摘要 ( 59 )   PDF (209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的问题,该文探索了“专创融合”的解决途径:以“基于专业、深化改革、特色培养、强化实践”为主要方向,以创新创业竞赛为引领,以创新创业类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完善药学岗位职业能力教育和产教融合为支撑,以期为药学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充分融合提供有效建议。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能力提升的积极意义探究
    李虎, 韩新
    2023, 6(13):  111-113. 
    摘要 ( 88 )   PDF (123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大赛的影响因素,并且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展开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能力提升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参与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参加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建设优质的职业院校教师团队。
    模式探索
    控制工程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分层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改革研究
    齐鲲鹏, 胡继胜, 邱楠, 李花
    2023, 6(13):  114-116. 
    摘要 ( 61 )   PDF (129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工程基础及应用课程作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决控制工程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不一致、未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等问题,该文通过教学目标分层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结合重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对控制工程基础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初步的改革研究,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DIO理念下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闫密, 张明月, 马丽珠
    2023, 6(13):  117-119. 
    摘要 ( 43 )   PDF (123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DIO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可以发挥一定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此,该文结合CDIO的理念与基本作用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CDIO理念的优化策略。通过在“C”构思阶段结合微课制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巩固理论知识;在“D”阶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构思产品的初步设计;再通过“I、O”环节,让学生将构思转化为实际作品,并与企业进行合作,真正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地方高校电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马帅旗
    2023, 6(13):  120-123. 
    摘要 ( 33 )   PDF (131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该文针对地方高校电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育人理念,建立了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探索了校校、校企、校所和校地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地方高校电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刘克毅, 李进韬, 王啸, 刘光辉, 赵慧兵, 张亚欧, 陈江辉
    2023, 6(13):  124-127. 
    摘要 ( 64 )   PDF (136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该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从工程教育认证的角度出发,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需求、能力要素和课程设置;改进课程大纲和教学设计,引导企业和行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技术应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瑾
    2023, 6(13):  128-130. 
    摘要 ( 49 )   PDF (129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今,产教融合教育形式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明确了人才培养方向,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学校和企业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该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基于产教融合的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探讨
    蒋达华, 刘玉兰, 费华, 符黄喜, 赵运超
    2023, 6(13):  131-134. 
    摘要 ( 66 )   PDF (1528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受到国内外高校的普遍重视,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尤为重要。该文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实践模式与效果评价、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基础研究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对其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专业案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以达到培养工科研究生综合应用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课证融通教学思维下“1+X”证书制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推行探讨
    高木子
    2023, 6(13):  135-137. 
    摘要 ( 83 )   PDF (129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改革的核心在于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高职院校需要更新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体现职业特色,培养专业职业型人才。“1+X”证书制度的推行是职业教育改革迈出的坚定一步,也是职业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对接工作岗位需求的必然选择。“1+X”证书制度倡导课程教学与职业证书考取的结合,强调对学习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认定,将切实增强教育的职业特色。该文以学前教育为例,探讨课证融通思维下“1+X”证书推行的问题,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思维和实施路径,以实现“1+X”证书制度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效。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
    周静, 陈珊珊, 王艳红, 孟桂元, 刘显军, 刘秀, 金晨钟
    2023, 6(13):  138-140. 
    摘要 ( 47 )   PDF (133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满足新农科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实践创新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根据湖南乡村振兴发展要求,针对现代农业对新农科人才的新需求和传统农学专业就业等质量评估问题,提出完善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对策:一方面,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新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建设,包括新兴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对传统优势农学专业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复合应用型人才按照专业认证和未来农业契合度的标准培养,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校企合作,建立地方特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发展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柴波, 孙亚, 王婷婷, 万忞, 蔡雄辉
    2023, 6(13):  141-143. 
    摘要 ( 41 )   PDF (12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并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武汉轻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建设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基地的建设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期为其他高校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三业融合”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马丽珠, 田悦, 张明月
    2023, 6(13):  144-146. 
    摘要 ( 44 )   PDF (150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保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校应当推进新工科建设,创新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该文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三业融合”理念,从学生的学业、就业以及创业三个层面探究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策略,提出应构建具有新工科特点和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课程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就业观的培养,深化校企合作,设置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创业。
    创新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SPOC+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黄亿元, 尹海鹰, 卢孟密, 周汉京, 石文文
    2023, 6(13):  147-150. 
    摘要 ( 24 )   PDF (136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SPOC+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实施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2019级护理学本科1—4班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班)和实验组(3、4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SPOC+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课程质量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课程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与期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实验组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POC+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阶能力导向的临床药理学创新教学课程设计
    吴育晶, 魏伟, 汪庆童, 吴华勋, 马旸, 涂佳杰, 严尚学, 张玲玲
    2023, 6(13):  151-155. 
    摘要 ( 46 )   PDF (138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和规律的交叉学科,是医学生培养体系中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桥梁课程。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将临床药理学课程建设与培养医学生高阶能力贯穿本科学生教育全过程。课程主要面向即将进入实习岗位的大学三年级医学专业本科生。该课程的创新教学课程设计旨在提升医学本科生对精准医疗和祖国医药研发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意识的创新人才,塑造新时代具备高阶能力的新型临床医生。
    基于“职教云”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戴曲顺, 黄淑燕, 黄云玲, 黄艳真
    2023, 6(13):  156-160. 
    摘要 ( 67 )   PDF (137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依托“职教云”平台,以项目式教学实施方法为指导,设计学习任务教案,开展混合式教学,并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设计三维目标评价和增值评价。对比近两年开设的四轮课程,结果表明:知识目标达成度方面,随着开课次数的增加,学生学习成效越来越好;能力目标达成度方面,通过实训操作、小组贡献、作业提交与汇报、创新创业意识等途径实现;素质目标达成度方面,应根据不同班级的差异和教学轮次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在增值评价上,9位基础型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在学习兴趣、自信心、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精神等方面均达到及格水平;12位培优型学生在期末成绩、技能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均达到较高水平。将三维目标评价和增值评价融入混合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并使课程成绩更加客观和科学。
    基于OBE理念与育人视角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究
    叶青, 董小伟, 黄明, 崔健
    2023, 6(13):  161-164. 
    摘要 ( 49 )   PDF (153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BE理念与新时代课程育人的总体要求,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探究。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现专业教学和德育培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教学目标。将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引入教学,使各专业教学符合国际要求,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实现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目标。该项教学探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可为我国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究
    潘鸿辉, 韩彩芸, 黄璐, 梁丽营, 施钦, 朱伟伟, 谢婷, 黎克纯, 刘细祥
    2023, 6(13):  165-167. 
    摘要 ( 38 )   PDF (123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新模式,并从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设置及实习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实习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效果。通过持续改革,毕业实习在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效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王磊, 翁锦文, 骆蔚健
    2023, 6(13):  168-170. 
    摘要 ( 54 )   PDF (13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介绍了利用科研反哺教学理念促进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在能够体现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学科交叉属性的专业课程(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海洋气象学、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等)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和教学内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使课程教学内容能够跟随学科的发展步伐。通过组织海洋与气候变化学术沙龙等第二课堂,落实课内外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利用毕业论文、开放实验、竞赛选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科研实践,促进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能够促进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基于云服务(OR平台)的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信息化改革
    孙昌盛, 张春英
    2023, 6(13):  171-173. 
    摘要 ( 31 )   PDF (123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贯彻落实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建筑类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和专业办学定位,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利用云服务(OR平台)建立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空间,将信息化技术手段深度融入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改革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监控与评价等,以提高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数字赋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育人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李平
    2023, 6(13):  174-176. 
    摘要 ( 51 )   PDF (123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职院校虽愈发受到重视,且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师资、各种保障等因素限制,尚未形成健全、完善、有效的育人机制,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数字化视角,实现创新创业育人机制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该文从变革教学模式、打造云平台、建立创客空间、构建孵化基地和投融资平台、充实优质资源库、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素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微课教学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探究
    马红, 童卓云, 史永华, 兰卫
    2023, 6(13):  177-180. 
    摘要 ( 38 )   PDF (130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及智能5G设备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及不断完善和革新,使得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以个性化教学、碎片化记忆为理念,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微课,成为医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学改革的焦点。作为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病理学,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已无法满足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基于此,进行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微课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意义,并录制微课,进行以微课为基础的实验课翻转课堂、案例讨论以及基于微课App的课后资源建设等,并依据课程形成性评价和课后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病理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思考、探索与尝试,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显著提高,学生初步具备了“疾病整体思维观”,创新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可为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新时代“一体双翼三模块”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陈善柳, 魏志平, 许雪梅
    2023, 6(13):  181-184. 
    摘要 ( 44 )   PDF (134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影响创新型培养成才的主要因素——创新内环境(人格特征)、外环境、实现路径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普通“双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不足、创新技术手段不够、创新性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以课程内容为载体,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融“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两翼)于“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践训练”(三模块)的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而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
    创业实践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物联网综合实训室建设研究
    张琳, 武帆
    2023, 6(13):  185-188. 
    摘要 ( 41 )   PDF (128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物联网技术及其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物联网综合实训室的建设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理念,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该文分析当前物联网实训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完善实训室环境资源配置,为满足新兴经济对高职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提供可行策略与方向。
    基于“专创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梁永国, 谢战军, 李少云, 乌鹤, 韩志勇, 宋现允, 刘喜梅
    2023, 6(13):  189-194. 
    摘要 ( 53 )   PDF (160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该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为例,基于OBE和“专创融合”理念,重构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提出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SEMV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工程素养、管理素养和人文素养。基于“专创融合”机制,设计了“专创融合”实践平台;为保障SEMV培养模式的实施,设计了“专创融合”教学评价体系。
    学科竞赛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调查研究——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邓炜, 瞿也凡, 薛舒丹, 周格萱, 李云飞
    2023, 6(13):  195-198. 
    摘要 ( 42 )   PDF (134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文以北方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线上访谈的形式,首先分析了经管类大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以及大学生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认知和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最后对“以赛促创”提出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