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武东,李小文,夏建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52-55,99. [2] 张炜. 工程教育对于技术创新的借鉴:模式集成与因校制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5):1-8. [3] 叶青,张卫平,张东彦,等.新形势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137-138. [4] 曹芸茜,邢东洋.新时代高校实验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43(6):141-144. [5] 高巧玲,余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2,44(4):75-77. [6] 韩志艳,王健.课程思政融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4):156-159. [7] 余东升,袁东恒,袁景蒂.中国工程教育研究如何走向制度化发展——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173-180. [8] 李志义,赵卫兵.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最新进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39-43. [9] 李鹏,赵鲁燕.人才“立交桥”模式下应用本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亚太教育,2015(36):112. [10] 张国梅. 生源多元化计算机类复合人才培养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2):248-249,252. [11] 耿运涛,龙轶学.“课程思政”下“双师型”教师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华东纸业,2022,52(2):65-68. [12] 魏永涛,赵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实施原则与实例分析[J].高教学刊,2022,8(1):176-179. [13] 郭丽红,吴海涛,杨洁,等.持续改进理念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2(1): 69-71. [14] 周昆鹏,丛梦龙,孙丹丹.OBE理念下的《电子技术》教学方法[J].电子世界,2021(22):10-11. [15] 杨海英,叶青.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5):41-4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