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李伟,晁阳
2022, 5(12): 1-3.
摘要
(
69
)
PDF
(2424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为实现大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而实施的教育,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但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因受传统高等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社会氛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面临发展瓶颈。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转型,以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改革。该文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性引导。
基于创客教育的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周小勇
2022, 5(12): 4-7.
摘要
(
79
)
PDF
(294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必然选择。商科作为创新创业的原属学科和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适合且需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模式与实际需求脱节,传统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该文在剖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创客教育的意义,提出基于创客教育确立培养目标、编制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强化培养保障和评价培养质量,全面重构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为我国高校商科类专业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苗永美, 钱立生, 张维, 胡庆森, 张越
2022, 5(12): 8-10.
摘要
(
76
)
PDF
(140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创”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立足于“双创”教育时代,阐述了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现状,分析了新时代对教师的影响、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应用型高校本硕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张小莲, 蒋春容, 曾艾东, 王寒娜, 秦艳霞, 贝静雯
2022, 5(12): 11-14.
摘要
(
59
)
PDF
(268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创新教育中学生投入时间精力不足、学生知识结构与课题契合度不高等局限性,制约了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并提出一种基于“一贯制、两平台、三主体、四流程”思路的应用型高校本硕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给出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考核评估、结果应用和奖励机制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充分发挥本科生、研究生创新能力,对于完善高校创新实践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教学革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路径分析
赵赛赛
2022, 5(12): 15-17.
摘要
(
72
)
PDF
(1406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应当突出职业专项体能和身体素质的首要地位,按照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划分出不同的体育基础课或者选项课,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从业适应能力,从加强新媒体与体育课程教学的结合、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优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来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的建设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扩招教学管理探索——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翁小美, 赵文龙, 饶丽娟
2022, 5(12): 18-20.
摘要
(
146
)
PDF
(138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万扩招是高职院校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教学管理成为多数高职院校扩招后的核心问题,深化“三教”改革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深入分析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必要性后,提出多措并举,赋能扩招教师队伍建设;资源整合实现优质教材建设;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路径,助力高职扩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索与应用
陈荣妃, 杨华山, 李维维, 赵振华
2022, 5(12): 21-23.
摘要
(
58
)
PDF
(1409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与当代工程技术人才所需能力培养不匹配的问题,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提出全过程考核、开展综合设计型和研究探索型实验、设计答辩环节和工程情境下命题等改革措施,同时建议采用团队教学、线上线下融合、实验与理论融合的教学方式,并应用于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中,效果明显。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
徐平国, 王训伟, 杨静馨, 马永新
2022, 5(12): 24-27.
摘要
(
114
)
PDF
(246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基础》是一门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核心课程。针对《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创业想法转变为具体的创业行动,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效果良好,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水土保持研究方法》研究生课程探索与实践
王军光, 宋艳暾, 魏玉杰, 郭忠录
2022, 5(12): 28-30.
摘要
(
69
)
PDF
(146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形势下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依旧严峻,我国迫切需要大量能适应各种挑战的高质量专业人才,高校教学模式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针对目前高校《水土保持研究法》的教学现状,探讨当前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查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的同时,深化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改革与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蚕桑特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蚕桑生物技术”为例
朱娟, 魏晓卓, 温大勇
2022, 5(12): 31-34.
摘要
(
63
)
PDF
(138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生物技术对于蚕桑学、分子生物学而言具有桥梁的连接作用。在“蚕桑生物技术”的课程教学中,传统课堂授课是其主要模式。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蚕桑生物技术”课程改革创造了契机。该文结合课程教学现状,通过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何菲
2022, 5(12): 35-37.
摘要
(
65
)
PDF
(140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综合能力的全面人才,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授好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院校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地方,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并不乐观,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高职院校基础韩国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单元设计研究——以延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英善
2022, 5(12): 38-40.
摘要
(
92
)
PDF
(155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从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打造新型自主学习模式。该文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概念、基础韩国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任务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依据,撰写基础韩国语单元设计教学指导方案,为基础韩国语教学提供参考。
混合差异化教学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梁潆
2022, 5(12): 41-44.
摘要
(
78
)
PDF
(1548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概念的兴起,许多课程从以线下教学模式为主走上了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的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转型之路。但常见的混合式教学是教师提前将准备好教学资料放到网上供学生进行预习。在此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一个学期的差异化教学与混合学习相结合的国际汉语课堂教学实践,发现该模式能突破差异化教学模式在线下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时间、空间限制,从课堂运用拓展到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班级授课制下的个性化学习,并帮助学生构建个人学习资源库,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从而提出混合差异化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国际汉语教学新途径。
基于持续改进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机制的研究
张会平, 朱凯
2022, 5(12): 45-47.
摘要
(
78
)
PDF
(1566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需要对课程进行监控评价,评价依据是课程教学是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主要从课程质量、课程评价、持续改进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及持续改进机制的研究,形成“监控-反馈-改进”的闭环质量监控机制,从而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
基于校企共建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流行配饰研究》课程为例
王铁球
2022, 5(12): 48-50.
摘要
(
76
)
PDF
(1433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措施。该文梳理了东莞理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与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共建的背景与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流行配饰研究》课程实施校企共建的意义,并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团队以及课程评价考核四个环节提出了教学改革策略,为该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外科护理学实训考核评价与反馈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郑海霞
2022, 5(12): 51-53.
摘要
(
63
)
PDF
(1405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职教学培养目标为基础,在日常考评、实习报告、专业技能考评和绩效反馈等方面完善实训过程绩效评估系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训质量。因此,需对学校的实训过程考核评定方法加以革新,由原来简单的技术作业考评变成综合应用技术考评,同时增加对日常、实习报告的考评和考核反馈,考评合格者可接受临床应用培训。
新时代高职院校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文苇
2022, 5(12): 54-56.
摘要
(
104
)
PDF
(222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12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主张,现今新时代赋予了“五育并举”新的理念与内容。该文从“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教学理念与教育实践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主要问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教学改革的实施与安排三方面进行阐述,利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教育理念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改进策略。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全育人”理念下生涯教育赋能体系构建
刘亮亮
2022, 5(12): 57-60.
摘要
(
74
)
PDF
(138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全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理念,生涯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年级阶段实施生涯基础赋能,激发生涯意识,促进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在中年级阶段实施生涯加速赋能,促进目标定向和技能提升;在高年级阶段实施精准赋能,促进求职择业行动实施和生涯策略的评估调整。按照分段实施、段段赋能、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生涯教育中不同时段、不同环节的映射关系,分阶段、有层次、抓重点、重赋能的生涯教育体系构建,是“三全育人”在生涯教育领域从理念到实践的有益探索。
PDS理念指导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共同体构建
付立芳, 张二凤
2022, 5(12): 61-63.
摘要
(
77
)
PDF
(1381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DS理念最早由美国霍尔姆斯小组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主张大学和中小学建立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实践条件和机会。在PDS理念指导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共同体符合国家政策,有助于解决院校培养人才过程的困境,是实现高校、幼儿园、政府等多方合作提升师资质量的有效举措。该文对共同体的现实意义、主要特征、构建模式和运行机制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以聊城大学生物制药专业为例
陈芳, 张秀芝, 王硕, 彭向前, 冀芦沙
2022, 5(12): 64-66.
摘要
(
170
)
PDF
(140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国家“双万计划”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地方高校生物制药专业一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策略。以聊城大学生物制药专业为例,从一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和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生物制药专业一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生物制药产业优化升级紧密对接。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创新路径研究
李佳, 王艳萍
2022, 5(12): 67-69.
摘要
(
67
)
PDF
(137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高校的创新创业改革如火如荼,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学生的未来成长。该文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辅导员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创新路径和方法。该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指出部分高校忽视辅导员在创新创业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提出了辅导员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创新路径和手段。
工科专业校内项目式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林承友, 杨松
2022, 5(12): 70-73.
摘要
(
64
)
PDF
(155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产实习是工科专业的实践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校外生产实习往往以参观企业为主,学生实际参与实习程度较低,实习效果总体不佳。项目式生产实习是一种以项目形式开展的实习新模式,结合学生知识体系与一线企业生产需求的项目课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近年来,北京化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引入一线电子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整合专业实验室资源,努力搭建良好的校内生产实习软硬件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校内项目式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全面推进了校内项目式生产实习课程建设。
构建“三循环,三促进”育人生态链,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于志宏
2022, 5(12): 74-76.
摘要
(
86
)
PDF
(168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新理念、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围绕如何提升学生工程服务能力,形成以教师、学生、企业为核心要素的“三循环、三促进”育人生态链,助推校企合作、协同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展开分析。
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刘帅, 肖成林
2022, 5(12): 77-79.
摘要
(
56
)
PDF
(154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高校人才的创新意识,鼓励金融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就业,可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发挥创新应用知识的优势,为国家发展、社会稳定贡献力量。各高校应当从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入手,从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体层面分析现阶段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哪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专业人才成长方面提出有效的建议,给出确切的问题解决方案,实现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质量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课程多元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郭子涵, 蒋薇薇
2022, 5(12): 80-82.
摘要
(
92
)
PDF
(1546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部分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仍然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对劳动教育学业评价的标准仍旧单一。为了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优化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剖析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有必要构建一个配套的、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课程多元学业评价量表。
媒介技术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数据服务策略探析
吕丽萍
2022, 5(12): 83-86.
摘要
(
64
)
PDF
(152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从人类开始利用媒介进行交流活动以来,对媒介的关注和思考从未停止过,而作为媒介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媒介技术正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然而,目前的媒体研究多限于媒介领域,只有少数学者在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数据服务中考虑了媒体技术本身。该文总结了当前高校图书馆数据阅读服务的特点,主要有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等特点,着重指出了高校图书馆数据阅读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匮乏,数据服务渠道狭窄,服务内容单一,读者、服务人员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不足等,最后提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数据阅读服务效果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专业人才要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二是要进一步引进相关的多元化人才,三是拓展线上线下数据读取服务渠道,四是要求相关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人员全面了解读者情况,关注数据阅读服务的后续服务效果。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专业学位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李海军, 田海清, 刘飞, 张海军
2022, 5(12): 87-89.
摘要
(
79
)
PDF
(143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学科建设基础,根据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与要求,突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了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建设,发挥示范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的引领作用,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反馈机制,为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
日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与现实启示
焦蓉, 贾建军, 温自强
2022, 5(12): 90-95.
摘要
(
88
)
PDF
(225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不断摸索和改进的阶段。日本作为科技强国,历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已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在创业教育理念推广、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社会支持体系完善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该文旨在对日本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特色进行剖析和研究,探讨其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启示。
厦门市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研究
沈晓敏, 李雪
2022, 5(12): 96-99.
摘要
(
58
)
PDF
(157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4.0”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教育的革命。在“工业4.0”的背景下,以厦门市为例,研究厦门市行业产业现状以及厦门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情况,从政府以及学校两个层面分析高职院校与当地行业企业衔接的优化对策,以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符合当地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新人才。
探析新时期民办高校书院制教育实践的改革创新之路
曾静铭, 李雪
2022, 5(12): 100-102.
摘要
(
88
)
PDF
(23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院制是现代“五育”模式下的返璞归真,新时代高校书院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全新探索,是适应教育发展新理念、创新教育新道路、迈向教育新阶段的改革创新之路。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创新成分,承担“传道”“育人”的双重责任。书院制的产生和发展,引领了高校书院制育人体系,创建了朋辈互助新圈层,构建了中国特色人才培育体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校企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基本内涵和路径探索
张军
2022, 5(12): 103-105.
摘要
(
85
)
PDF
(151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职业教育迎来改革发展时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育主旋律,建设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是学校与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新课题。校企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从基本内涵来看,“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具有其基本特征、鲜明特征和不同类型;从实施路径来看,校企需要明确权责利、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践平台等,做好支撑保障,进而推动“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健康持续发展。
学校创新氛围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个性特质的中介作用
李文俊, 曹继娟, 吕润玲, 韦晓萱
2022, 5(12): 106-109.
摘要
(
81
)
PDF
(1656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组织中创造力和创新的成分模型为参考框架,探索学校创新氛围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个性特质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个性特质中的冒险和好奇心显著正向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愿,学校的创新氛围通过个性特质中的冒险、好奇心的中介作用影响学生的创业意愿,学校的创新氛围对学生的创业意愿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以大学生创新团队项目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余远波, 林加论, 陈鹤年
2022, 5(12): 110-112.
摘要
(
94
)
PDF
(146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探索教师指导作用“前移”,引导学生以兴趣小组组建创新团队、培育和凝练小组创意项目,引导学生将创新团队项目与专业课程综合实验项目、“大创”项目、创新创业类比赛、毕业论文(设计)等有机融合,形成以大学生创新团队项目为依托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对应用型本科创新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汽修类专业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葛曹鹏, 陶金忠, 贾君瑞, 王昕灿, 翟羽, 王皆佳
2022, 5(12): 113-115.
摘要
(
102
)
PDF
(138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当前中高职汽修类专业发展现状,针对中高职汽修类专业教育衔接中课程设置重复、教材不够丰富、“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1+X”等级证书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重视专业课程衔接、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等措施,保证教学过程的良好过渡,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模式探索
“翻转+对分”混合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慧芳, 刘毅, 王坤, 马丽, 刘亚芳
2022, 5(12): 116-118.
摘要
(
64
)
PDF
(1560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翻转+对分”混合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名2020级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实验组则采用“翻转+对分”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教学后课程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结果教学后实验组课程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天然药物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翻转+对分”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效果。
OBE教育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殷玉玲
2022, 5(12): 119-121.
摘要
(
65
)
PDF
(137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应用OBE教育理念,可以从市场导向、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调整教学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越发科学、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提供人才助力。该文从OBE教育理念内涵分析入手,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现状,探索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案例-翻转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谭冰, 刘峰, 戚雯琰
2022, 5(12): 122-124.
摘要
(
54
)
PDF
(1566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案例-翻转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41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在《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分别采用案例-翻转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理论考试、实训考核及《学习综合情况量表》进行测评,时间节点为干预前、干预后,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成绩及综合素质无差异(
P
>0.05),研究对象有可比性。教学干预后,两组在理论成绩、实训成绩及护理综合素质方面有差异(
P
<0.05)。结论实训教学中实施案例-翻转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训成绩及护理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刘欣, 李雪
2022, 5(12): 125-127.
摘要
(
101
)
PDF
(140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为了贯彻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混合式教学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热点。混合式教学模式汲取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分析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的利弊,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建议。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旨在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优化建议。
基于“专创一体化”视角的民办高校“4344”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逄靓
2022, 5(12): 128-130.
摘要
(
96
)
PDF
(142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探索出一种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又能提升学生“专创融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该文主要阐述为解决民办高校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融合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以校企多元协同为依托,以专业教育为主要内容,形成“4方法、3建设、4阶梯、4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元化改革机制,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实现民办高校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场景思维的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模式研究
陆惠敏
2022, 5(12): 131-133.
摘要
(
54
)
PDF
(138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场景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概念,基于对人与场景交互关系的解析,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以合适的场景构建和良好的受众体验创设,满足场景中人的实际需求,对解决众多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中,有效运用场景思维,转变教学思路,对教学空间、教学环节、教学资源进行灵活创新构建,打造新型写作微课堂,能够促进高职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可视化”目标的实现,以改善教学效果。该文对基于场景思维的高校院校写作微课堂模式开展研究。
基于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材料类专业课程案例式教学模式探索
王灿明, 马庆超, 宋强, 崔洪芝
2022, 5(12): 134-136.
摘要
(
57
)
PDF
(1420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材料表面类课程授课内容和专业特色,把相关的企业课题和科研项目开发成教学案例,形成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库。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探讨了教学案例的设计实例、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思考等。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对表面工程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管类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程的难点与对策
孙颖, 鞠亚美
2022, 5(12): 137-140.
摘要
(
75
)
PDF
(149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而人工智能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对于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背景相结合,而且要求任课教师对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方法(如几大算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数学分析、编程基础等)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关注学科最新动态,并且能够指导经管类学生理清该课程的学习思路,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该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的特点和意义、经管类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存在的难点等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开设经管类本科生《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程的对策。
食品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优化及保障机制探索
卢涵, 张香美, 张敬轩, 郭峰
2022, 5(12): 141-143.
摘要
(
62
)
PDF
(146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企协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食品行业应用性较强,随着省内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提升。因此,该文聚焦食品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基于目前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矛盾,探讨当前校企协同育人的路径优化及保障机制,以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提高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林巧明, 郭歌, 沈倩宇, 林倩
2022, 5(12): 144-146.
摘要
(
104
)
PDF
(151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教学是信息化时代衍生的新模式,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学秩序得以保障的举措之一。该文使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FJ省部分民办高校师生进行调查,发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教学呈现出教学模式工具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学资源去中心化和教学评价数据化的特点,也出现自主学习不足、应用效果受限、学习资源离散和交互行为失真的问题,对此转变师生角色、完善课程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和把握交互常态化问题是可资参考的对策。
应用化学专业“双创”教育模式探索
闫力强, 李琳, 袁亚利, 聂瑾芳, 李建平
2022, 5(12): 147-149.
摘要
(
88
)
PDF
(1380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背景下,为适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区域特色大学、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桂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从“双创”意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产学研协作、学科竞赛、个性化培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初步总结了其在实施“双创”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为地方高校推进“双创”教育提供参考。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模式改革及成效研究
陈瑕, 任洪
2022, 5(12): 150-153.
摘要
(
67
)
PDF
(138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是决定大学生未来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该研究通过调研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13所应用型高校,分析当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现状,指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模式的改革,分享课程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为同类型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融合与协同模式研究
汪承研, 石伟萍, 戴护民, 胡晓岳, 李友余, 李玉玲, 李玉琼
2022, 5(12): 154-156.
摘要
(
63
)
PDF
(248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既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其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在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研究团队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和总结,运用引导-培养-实践的思想和“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创建了“三创新,两融合,一协同”基于项目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创新方法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性管理与评价改革实践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
赵真, 陈暄, 陈新, 张清海
2022, 5(12): 157-160.
摘要
(
111
)
PDF
(138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专业教学环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对本科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该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本科生为例,通过对改革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的改革措施以及第一年的改革成效和存在问题的论述,提出更符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改革建议。
地方医学院校“三位一体衔接式”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彭海伦, 闵晓阳
2022, 5(12): 161-163.
摘要
(
84
)
PDF
(158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医学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目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平台缺乏、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广西医科大学立足地方医学院校医药类专业特点,探索构建了衔接学生特点、衔接市场需求、衔接专业特色的“三位一体衔接式”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从内容上将就业创业教育分为“理论课程、实训模拟、第二课堂”三个模块,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融为一体,取得良好成效。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黄丽霞
2022, 5(12): 164-166.
摘要
(
79
)
PDF
(1380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作为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是语言表达、写作、翻译的基础。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由于教学方式单一、阅读主体比较被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缺失,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因此,英语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科学分层,并进行分层次的备课、教学和评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升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整体质量。
混合学习方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刘涛
2022, 5(12): 167-169.
摘要
(
80
)
PDF
(138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优势互补,采用集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于一体的混合学习方式,优化课程设计,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基于学科竞赛项目的创新性实验开发探讨
黄聪, 朱志恒, 范军, 胡玉秋, 张玉稳
2022, 5(12): 170-173.
摘要
(
67
)
PDF
(155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断桥式自保温砌块的创新性实验开发为例,形成了自保温砌块块型设计、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制作保温浆料、砌块用混凝土配合比实验、砌块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实验、自保温砌块墙体传热系数测定实验等九项具体实验。学生依托该创新性实验,参加了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等多个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并获奖。学生还撰写了《一种断桥式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授权,还在核心期刊发表了相关论文《S形断桥式自保温砌块的强度和保温性能研究》。该创新性实验丰富了学生的实验内容,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出了创新性实验开发的建议。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食品营养检测》实训课混合式教学实践
史晓霞
2022, 5(12): 174-176.
摘要
(
122
)
PDF
(141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通过对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介绍,并结合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食品营养检测》实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在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超星学习通平台下《食品营养检测》实训课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体系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吕会茹, 何静辉, 商留珂
2022, 5(12): 177-179.
摘要
(
65
)
PDF
(141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立足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加以实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角度评价。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创业实践
“1+X”证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产教对接研究
徐一帅
2022, 5(12): 180-182.
摘要
(
150
)
PDF
(281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X”证书制度是教育部推行、院校实施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式,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大改革,使学生由原来学历证书单证书毕业,到现在双证书或多证书毕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也是适应现代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专业,研究“1+X”证书制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产教对接模式是一项重要课题。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的落地,并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申报其对应的职业等级证书。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对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1+X”证书考核要求,以协同育人为教育实施导向,以知识应用为教育内容导向,根据合作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产教对接新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模式下道路工程实践教学探讨
张景怡, 张云鹤, 王妍
2022, 5(12): 183-185.
摘要
(
65
)
PDF
(153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道路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与工程实践脱节,教学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偏离的现象,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两方面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模式下道路工程的实践教学。以行业调研分析为基础,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提供依托平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和“学生+教师+企业”多元考评过程,探索适用于产教融合模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性较强的道路工程类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产教融合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海, 王刚, 张小俊
2022, 5(12): 186-188.
摘要
(
118
)
PDF
(143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进,河北工业大学对产教融合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该文从产教融合的意义、车辆工程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势、车辆工程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探索与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产教融合带来的影响,发掘产教融合对经济产业和高等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为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积累宝贵的经验。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某中医药大学的实证分析
李永强, 陈永成, 罗习珍, 丁心雨
2022, 5(12): 189-192.
摘要
(
105
)
PDF
(142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把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亦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意愿是促成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动力。该文在借鉴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对某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亲属创业、亲属支持、创业学习、创业实践等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均有显著影响,而年龄、专业、政治面貌、生源城乡来源、成绩排名、校内实践等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对策建议。
高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困境与突破路径探索
魏博
2022, 5(12): 193-195.
摘要
(
65
)
PDF
(137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高素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较为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之一,通过与企业合作协同培养人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就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情况而言,校企双方面临办学力度不强、缺乏合作动力等困境,导致高职教育质量受到了影响。基于此,该文针对高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突破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借鉴。
职业教育实训课程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研究
李珏萱, 林梓杏
2022, 5(12): 196-198.
摘要
(
56
)
PDF
(137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具备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精神是推动技术升级改造的动力源泉,但是当前职业教育忽视职业精神的培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实训课堂不仅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育,更要重视职业精神的培育。该文分析了在职业教育实训课程中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育的应用价值,并针对在职业教育实训课堂中如何提高职业精神培育工作实效性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