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3-09-25
    理论研究
    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参与程度及其对职业规划的影响——基于华南A大学的问卷调查
    高伟, 杜青平
    2023, 6(18):  1-5. 
    摘要 ( 30 )   PDF (191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训练是本科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华南地方高校A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解析该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职业规划的影响,确定了影响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关键要素。研究表明:该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比例较高,但是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制约该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参与感知途径,具备参与科研的经历对职业规划方向有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了学生考研的意愿。高校应当加强对本科生科研的普及宣传与学术指导,丰富学生参与科研的感知途径,提高本科生在科研成果方面的产出数量、层次。
    广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6所大学的抽样分析
    傅波, 冯嘉斌
    2023, 6(18):  6-10. 
    摘要 ( 33 )   PDF (123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广东6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创新创业理论教学未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师经验较为丰富,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扩大;高校普遍建立了众创空间,项目孵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较高,创业意愿受资金影响较大。因此,该文提出构建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建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孵化项目与市场资金的对接、构建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扶持体系等对策建议。
    基于交互结构模型的人文艺术类课程跨学科教学研究——以音乐学—哲学—传播学跨学科课程为例
    杨丽佩, 袁伟业, 葛乔
    2023, 6(18):  11-15. 
    摘要 ( 34 )   PDF (128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音乐学—哲学—传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跨学科交互结构模型,设计跨学科教学模式,对比分析了跨学科教学的效果,系统研究了跨学科教学涉及的主要环节。研究表明:较传统单一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上有明显优势,使学生的知识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满足了社会对具有跨学科和多元化能力人才的需求。
    教学革新
    “双创”视域下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研究
    刘越, 郭锐, 陈伟凡, 饶郑刚
    2023, 6(18):  16-18. 
    摘要 ( 35 )   PDF (124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南昌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为例,结合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探索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提出“知—意—行”三维一体的协同教学框架与“原型启发、任务驱动、理实交融、应用创新”四条实施路径,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双创型”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
    环境化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张燕, 刘音, 王金凤, 高宇, 胡术刚
    2023, 6(18):  19-21. 
    摘要 ( 33 )   PDF (124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活动在我国高校已开展多年,且教育资源日益网络化。在此背景下,该文以环境化学课程双语教学为例,从教学效果、学生英语能力以及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互动及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适合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优化双语教学的建议,以期为国内理工科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思路。
    PBL教学模式导向下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黄银兰, 陈实
    2023, 6(18):  22-24. 
    摘要 ( 38 )   PDF (125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理论性兼应用性的人文地理学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引入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分析其与人文地理学教学结合的可行性,探讨PBL教学模式导向下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实现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为培养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改革探究
    刘静
    2023, 6(18):  25-27. 
    摘要 ( 31 )   PDF (12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职教20条”的要求,国家全面启动了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1+X”证书试点工作。在此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在相关专业积极推进“1”和“X”的互通衔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汽车电气系统维修作为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积极探索在该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如何对接“1+X”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基于“专创融合”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赵艳娜, 黄春霞, 周勇, 贾伟宽, 胡竞文, 郑元杰
    2023, 6(18):  28-31. 
    摘要 ( 43 )   PDF (141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侧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不断涌现,现有的教材内容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专创融合”为导向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新模式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践促进理论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面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冯琤, 郭丽红, 包永强, 宋宇飞, 徐伟业
    2023, 6(18):  32-34. 
    摘要 ( 28 )   PDF (124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项目化教学引入课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项目设计等混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该课程改革方法有利于提高单片机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面向智慧交通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邢璐, 吴伟, 柳伍生, 龙科军, 郝威
    2023, 6(18):  35-38. 
    摘要 ( 43 )   PDF (136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管理正向智慧交通转变和升级,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该文指出了目前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面向智慧交通,从研究生培养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示范三个方面提出智慧交通需求引导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与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燃气轮机发电装置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建设与应用
    王娟, 葛晓霞, 王毅林, 顾海明, 宋国辉
    2023, 6(18):  39-42. 
    摘要 ( 30 )   PDF (124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气轮机发电装置是高等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重实践应用等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实践动手能力弱、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将燃气轮机发电装置的授课知识点“项目化”,改变传统“教师导向”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灵活、更牢固,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该文从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与要求、建设流程、实施案例和结论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新农科背景下兽医药理学全英文教学的探索
    肖霞, 李瑞超, 刘源, 王勉之, 王志强
    2023, 6(18):  43-45. 
    摘要 ( 26 )   PDF (127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及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全英文教学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文以兽医药理学抗微生物药理章节为例,从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及多元化考核方法等方面,阐述BOPPPS教学法在兽医药理学全英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学院已有资源提升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认识,并提升其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以期为高校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依托虚拟仿真平台作物育种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马铃薯育种技术为例
    姜丽丽, 孙丽芳, 郭永霞, 王霞, 高树仁, 金光辉, 郑雯
    2023, 6(18):  46-49. 
    摘要 ( 34 )   PDF (149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省级线上线下混合课程,针对作物育种学课程实验实训教学进行改革,从实际作物育种技术入手,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联合培养提升到新的水平。立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自主开发马铃薯育种技术虚拟仿真软件,以虚拟技术打破了传统实验资源限制,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提高,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初步教学效果评估证明:马铃薯育种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以榆林学院为例
    郭利锋, 闫树熙, 李有慧
    2023, 6(18):  50-52. 
    摘要 ( 29 )   PDF (139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榆林学院为例,分析了应用统计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不适应、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从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评估完善四方面提出优化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以期解决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一流”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路径探讨
    陈锡勇, 梁天权, 王友彬, 何奥平
    2023, 6(18):  53-55. 
    摘要 ( 40 )   PDF (124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我国发展最快、成果显著的学科之一,是我国“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流人才培养更是促进学科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研究生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其培养质量对科研项目有着直接影响。高校需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人才强国战略。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现状,探索在新形势下改革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方法,着力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水平研究生。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课程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探究
    郭志伟
    2023, 6(18):  56-59. 
    摘要 ( 38 )   PDF (191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工科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在新工科背景下,该文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单片机技术应用为例,进行了课程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实践探索。在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下,课程改革聚焦“课程群”平台搭建、“课岗证赛”融通建设、课程思政育人育才、团队合作载体创新四个方面,激发了课程的活力。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均明显提升,在知识、技能、素养三个方面得到提升,对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刘畅
    2023, 6(18):  60-62. 
    摘要 ( 39 )   PDF (124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协同育人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多主体协同培养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构建“2+3+4+5+6”两课堂多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创新协同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协同培养平台,优化协同培养激励与评价办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为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发展。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共生机制研究
    方瑛
    2023, 6(18):  63-66. 
    摘要 ( 28 )   PDF (124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举措,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两者融合共生,是高校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从“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现状入手,分析观念滞后、意识不足、课程体系单一、师资保障不足等方面问题,并从“三方”主体融合、“三课”教学融合、“三师”队伍融合和“三地”资源融合四个角度提出“专创融合”教育的实施对策,以期破解当下教育改革的难题。
    高职院校“SYB+X”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饶欢
    2023, 6(18):  67-69. 
    摘要 ( 38 )   PDF (124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SYB+X”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在向社会输送具备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研究高职院校“SYB+X”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为例
    刘晏男, 张家旗, 关小克, 郝宏杰, 李锐杰
    2023, 6(18):  70-72. 
    摘要 ( 35 )   PDF (130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是公共管理专业实践“专创融合”和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知识与技能互为补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共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该文从课程建设思路、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与方法,课程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作为公共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方式和途径,为高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及有效实施“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基于矩阵CDIO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施明毅, 林漉, 童海玥, 温川飙
    2023, 6(18):  73-76. 
    摘要 ( 43 )   PDF (147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互联网+”创新创业CDIO优质项目不足、新项目来源和转化培育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建立基于学生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实训和教师科研项目,培育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矩阵体系,建立不同年级学生不同内容、不同任务分工的培养要点和分级能力测评体系,兼顾团队和个人成长需求。矩阵式的项目体系重构,保证了项目的来源以及优质项目的培养,同时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持续强化各个层次CDIO项目的教学重点和整合转化,可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提高竞赛效果产出率。
    基于科技小院的耕读教育探索与实践
    黄玉芳, 叶优良, 汪洋, 赵亚南, 孟祥萍
    2023, 6(18):  77-79. 
    摘要 ( 32 )   PDF (124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教育部加强涉农院校耕读教育的要求,该文探讨了依托科技小院开展耕读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实践基地、师资队伍、管理和考核保障等方面的优点。河南农业大学十多年的科技小院实践表明:学生在科技小院可以学习耕读文化,培养“三农”情怀;践行“亦耕亦读”,实现耕读有机融合;聚焦农业生产环节,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开展耕读教育。因此,科技小院是开展耕读教育的理想场所。
    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高校实践育人路径探析
    薛元夏, 王珍, 陈吼
    2023, 6(18):  80-84. 
    摘要 ( 46 )   PDF (134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内涵丰富,是提升教育综合质量的重要抓手,同时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契合。目前,实践育人工作在统筹规划、创新开展、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该文从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育人共同体、探索实践育人创新模式、构建实践育人常态化运行机制三个层面对实践育人工作进行路径探析,为提升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实效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精准培养模式探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
    陆春连, 王子雯
    2023, 6(18):  85-88. 
    摘要 ( 38 )   PDF (122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高校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创业人才的精准培养模式。该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改变以往该专业仅为广告、包装等工业化建设服务的人才培养定位,围绕地域的个性需求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凸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乡村建设工作中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研究成果将为相关高校同类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提供经验参考。该文采用文献调研、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开展多种实验研究,获得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以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导向的微专业建设方案研究
    黄霞, 郑乐
    2023, 6(18):  89-92. 
    摘要 ( 46 )   PDF (122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结构是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及其结构形态,是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专业类别、专业数量、专业体系,反映了高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为解决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该文结合南京工业大学实际情况,分析专业结构现状、专业定位与规划、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形式等内容,探讨微专业建设,提出基于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目标、发展路径、课题设置和教学组织等进行了改革。
    模式探索
    “德—知—赛”引领的机械学科“三融合”培养模式
    尹存宏, 张大斌, 郭蕊
    2023, 6(18):  93-95. 
    摘要 ( 39 )   PDF (175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学科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队伍断层、竞赛实践和教学理论衔接度不高、赛教融合性不足等问题。该文以科技思政为核心,以竞赛项目为载体的分层、全员实践为思路,建设“双师型”施教团队、组建传帮带式学生梯度团队、优化课程层次体系、打造学科竞赛知识包,实现教学内容+竞赛内容的赛教融合、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能力融合、竞赛项目经典优秀作品+驭想俱乐部等创新实践基地的资源融合,创新了“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全育人”背景下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蔡佳, 朱晓闻, 黄瑜, 王蓓
    2023, 6(18):  96-98. 
    摘要 ( 31 )   PDF (121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不同于理论学术研究型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特定行业领域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与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强调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课程设置偏理论、协同育人体系待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同质化等方面的问题。该文结合“三全育人”要求,围绕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质量评价体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开展了思考与探索,以期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双高”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知识共享与合作研究
    李翊宁, 王伟, 潘冠廷, 王英
    2023, 6(18):  99-101. 
    摘要 ( 41 )   PDF (126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探讨“双高”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知识共享与合作的现状、问题和改进路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双高”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在知识共享与合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和学习机制、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平台等。因此,该文提出了一些策略,如建立合适的知识共享与合作机制、创造有利于团队学习的环境、提高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与合作能力等,以提高“双高”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完善“双高”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知识共享与合作的机制和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黄川, 李雅静
    2023, 6(18):  102-105. 
    摘要 ( 57 )   PDF (12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能有效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特色发展,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以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和深圳埃菲贸易有限公司、广州就学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协同育人共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为例,提出了广开人才引进渠道、打造产教融合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校企共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培训基地和共建实践课程体系、结合人才需求更新培训内容等措施。该文可为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提供借鉴。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策略研究
    景翾
    2023, 6(18):  106-108. 
    摘要 ( 43 )   PDF (12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一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该文重点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并从师资数量、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
    工程管理导论课程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探索——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
    田文迪, 常利利, 张宇
    2023, 6(18):  109-111. 
    摘要 ( 39 )   PDF (12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武汉纺织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专业课程工程管理导论为研究对象,针对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混合式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混合式案例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将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工程管理导论课程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服务研究生工程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工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唐为芷
    2023, 6(18):  112-114. 
    摘要 ( 38 )   PDF (12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推进“双一流”与“双创”建设的背景下,培养和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关键作用。该文基于对校企协同、本科生导师制、科研竞赛项目的化工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具有南京工业大学化工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匹配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信息化时代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陈美容
    2023, 6(18):  115-117. 
    摘要 ( 24 )   PDF (139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提升信息素养的意义,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信息伦理等方面探索了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路径,以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研究信息素养提升策略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探索多种模式的教学实践,充分挖掘个体潜能,实现个性化终身学习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香菊, 朱林, 谢修娟, 操凤萍, 朱艳
    2023, 6(18):  118-121. 
    摘要 ( 19 )   PDF (130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系统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深入分析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类人才培养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探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系统能力”的内涵,创建计算机应用型系统能力模型,基于此模型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机制并搭建多元培养体系,形成“四横双纵、三维联动、多元协同”的计算机应用型系统能力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郭亚娟, 张萌萌, 张立东
    2023, 6(18):  122-125. 
    摘要 ( 31 )   PDF (14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该文在分析现代产业学院发展内涵和建设进程的基础上,以现代交通物流产业学院为例,提出组织管理、师资管理、人才培养、产学研服务“四位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政校企协”多方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结合OBE工程教育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多方全链条协同育人以及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一体化融通等方面,构建“需求导向、工程驱动、案例贯通”的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提供有效的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
    黄勇, 田慧, 马雯芳, 滕建北, 樊兰兰, 黎理
    2023, 6(18):  126-128. 
    摘要 ( 27 )   PDF (12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文结合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入合作式学习、参与式学习、情景式学习和BOPPPS的创新教学模式,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系列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竞争力,最终达成中药鉴定学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方法
    基于MATLAB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张谢馥, 李健
    2023, 6(18):  129-131. 
    摘要 ( 31 )   PDF (164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内容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需要根据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公式描述,理解空间电磁波的变化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空间想象力的要求较高,同时对于枯燥的电磁波公式推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该文将MATLAB软件引入课堂教学,将理论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行可视化虚拟仿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基于OBE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汤景辉, 何珊, 梁子琦
    2023, 6(18):  132-136. 
    摘要 ( 36 )   PDF (158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程度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仍存在很多不足,企业及高校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且存在沟通障碍,导致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而基于目标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在解决此类问题的同时,有效促进产学研更好地融合。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罗年华, 钟瑜红, 田原僮, 魏一飞, 黄九忠
    2023, 6(18):  137-139. 
    摘要 ( 26 )   PDF (13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与药物化学、药理学等药学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并强化有机化学课程在药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该文针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OBE理念指导下,紧密围绕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药为本,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多维度融入药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法(CBL)和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培养优秀的应用型药学专业高级人才。
    基于SPOC的流体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李金燕, 唐莲, 李超超
    2023, 6(18):  140-145. 
    摘要 ( 15 )   PDF (155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从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工程案例的融入、多元动态考核体系的实施几个角度,探讨了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的分析,对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基于教学与竞赛协同合作的数学建模课程创新教学设计研究
    高晶英, 青梅, 何斯日古楞, 额尔敦布和
    2023, 6(18):  146-149. 
    摘要 ( 43 )   PDF (148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主要研究基于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协同合作的数学建模课程创新教学设计,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文重点阐述了数学建模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如教学理念与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思政的融入、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考评与反馈的制定、教学成效的评估等,并以“铅球掷远”为例进行教学。
    基于“三段式”体验教学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王丹, 张茹茹, 张军
    2023, 6(18):  150-152. 
    摘要 ( 43 )   PDF (12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基础是城乡规划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重点在于强化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该文通过对东北林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问题的剖析,立足专业与课程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规律,搭建实践体验训练框架,探索“三段式”体验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以期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规划思维体系、形成正确的规划观。
    康复护理学体验式教学分析与实践
    张红石, 王一丹, 孙舒, 顾颜
    2023, 6(18):  153-155. 
    摘要 ( 30 )   PDF (12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态度、行为和提升获取知识能力的学习模式。该文将体验式教学理念引入康复护理学课程,阐明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将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应用内容与康复护理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创新课程内容,利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高仿真教学等教学方式,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突出体验式教学特色,构建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为培养康复护理专科人才、促进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器官系统—临床整合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黄为, 陈跃平, 章晓云, 董盼锋, 卓映宏, 韦宗波, 刘荣发
    2023, 6(18):  156-159. 
    摘要 ( 25 )   PDF (124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存在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分离、教学内容重复、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器官系统—临床整合教学模式可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各高校已开始探索器官系统—临床整合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然而,目前器官系统—临床整合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该文阐述了器官系统—临床整合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对策。
    “双创”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屈贺幂
    2023, 6(18):  160-164. 
    摘要 ( 39 )   PDF (140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专业课程的教学未能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影响了“双创”教育的质量。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与“双创”结合存在的问题有:课程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衔接不足,评价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不合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之间联系不紧密。为此,该文以仪器分析课程为对象,依据OBE教学理念,确立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改进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法,改革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建立了融合仪器分析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路径。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多元过程性评价探究
    张晚冰
    2023, 6(18):  165-167. 
    摘要 ( 31 )   PDF (121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贸英语函电模块化教学,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与进出口流程进行有机融合,为原本略显枯燥的外贸英语函电课堂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在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入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从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考勤评价、作业评价等多维度,对学生学情进行系统评价。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评价,有效衔接模块和教学结构,以提高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以高级汉语综合课程为例
    曹丽红
    2023, 6(18):  168-171. 
    摘要 ( 35 )   PDF (124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效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该文针对高级汉语综合课程的教学现状,立足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与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国际中文教育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主要特点、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从整体上把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本质,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
    创业实践
    地方高校商科类英语教材的创客式开发及实践——以商学导论课程教材的使用为例
    李富军
    2023, 6(18):  172-178. 
    摘要 ( 27 )   PDF (150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科类英语教材的创客式开发围绕创客课程目的、学习过程、教学环境和成果评价的过程性进行全方位优化。该文从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与认知主体两个维度,探讨了创客课程作为集持续性语言学习和创新思维培养于一体的连续统一性。依托商业计划书项目的核心问题链驱动学习活动,提炼出市场营销、财务分析和组织管理三组模块化知识链,实现了商科英语知识教与学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融合。商科类英语教材的创客式开发锚定学科交叉的核心知识点,采用弹性学时学分制,对现行选修类、实践类等第二课堂课程进行合理分配,并同步优化家、校、企业及社会联动的商科类英语创客教材开发的实践机制。
    工程创客教育模式下的综合性工程训练课程改革建设实践
    刘利刚, 宋佳秋, 韩雪艳, 王雪姣, 侯培国
    2023, 6(18):  179-184. 
    摘要 ( 36 )   PDF (167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需改变传统技能训练和制造工艺教学方式,以满足新形势下高素质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需求。该文基于工程创客教育理念,形成并完善实习类课程“1+2+5+N”实践育人模式,以智能车综合项目为中心,结合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两门实践课程,设置“五入”环节,融合“N”个思政元素,建立动态融合项目式综合性工程训练的实践育人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对学生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实践表明:课程符合新时代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具有“三融、三合、六创新”的工程创客教学改革理念,对新工科背景下机电融合实训课程的改革有有参考意义。
    基于“155”“专创融合”模式的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为例
    郑楠, 黄卓, 王志萍
    2023, 6(18):  185-189. 
    摘要 ( 29 )   PDF (150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是近年来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的焦点,通过开展基于“155”“专创融合”模式的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乃至应用型高校发展奠定基础。该文采用实验和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专创融合”课程范例,探索“专创融合”的模式及路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率,为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为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助力。
    基于“校企室”的现代学徒制和“双创”教育的融合路径
    沈建明, 何斌
    2023, 6(18):  190-194. 
    摘要 ( 35 )   PDF (17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学徒制为“双创”教育提供基础和保证。该文以北斗·5G产业学院为依托,从教学课程、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三个方面进行现代学徒制和“双创”实践的融合,将“双创”教育四个阶段对应学徒培养四个阶段,结合“校企室”专家成立创业导师团队,递进式打造大师工作室—创客空间—孵化基地创新实践平台,构建“校企室”协同培养的创新行动路径,形成“一平台、三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园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蔡慧, 闫高原
    2023, 6(18):  195-198. 
    摘要 ( 33 )   PDF (124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园在园区管理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园区管理主要包括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创业心理的教育等。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创业理念相对滞后、创业项目科技含量偏低、创业意愿减弱与创业教育培训动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园管理中要利用高校平台,发挥学科优势,充分整合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专业化培训,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实践,注重创业创新;加强宏观设计,强化孵化功能,提升项目的创新性;开展校内选拔、校外评聘,完善创业导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