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崔媛,高璞珍,李灵东.核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0): 10-12. [2] 史秋衡,张妍,卢美芬,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路径与方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2):1-18.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4] 《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EB/OL].(2023-02-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304/t20230404_1054230.html. [5] 龙治坚,任鹏,张瑜,等.地方高校“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9):124-127. [6] 史秋衡,常静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及分类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5(2):1-5,18. [7] 李辉,周元.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基于40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2):51-57,62. [8] 张维.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3):80-83. [9] 周光礼. “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37(5): 72-76. [10] 朱吉玉. 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整合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222-223. [11] 李学磊,陈羽佳,刘景顺,等.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0):124-126. [12] 李德丽,刘立意.“科教产教”双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逻辑与范式改革——基于创新创业实验室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1):189-194. [13] 黄萍. 新时代下基于“四元耦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江苏海洋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103-105. [14] 苑洁,汪洪苗,刘世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构建[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9):1-5. [15] 彭术连,肖国芳,刘佳奇.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及变革突破[J].科学管理研究,2022,40(6):122-129. [16] 姜久兴,巢晖,郭燕,等.中山大学化学“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探索[J].大学化学,2019,34(10):5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