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修文,宋盈阳,张新怡,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5):88-90. [2] 盛连喜,边红枫,何春光,等.我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形成过程及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8(6):15-18. [3] 梁秋艳,马晓君,杨传华,等.新工科人才创新能力培育与支持体系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4):89-92. [4] 陈祥.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生态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0): 159-161. [5] 贺玉海,王勤鹏,吴洁,等.“新工科”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路径[J].航海教育研究,2022,39(1): 1-8. [6] 李志义. 《华盛顿协议》毕业要求框架变化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3):6-14. [7] 邬大光,叶美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道”与“术”[J].中国高等教育,2022(8):18-20. [8] 李志义. 对毕业要求及其制定的再认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 1-10. [9] 林健.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13. [10] 郭永春. 新工科课程体系中的工程设计思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39-43,55. [11] 余友清,丁世敏,解晓华,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大学教育,2022(5):66-68. [12] 李志义,黎青青.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辨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5):6-11. [13] 郑庆华.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63-167. [14] 于玺,植林,梁静鑫,等.新工科体验式创业教育的系统机制[J].系统科学学报,2023(2):98-103. [15] 刘兴元,杨莉,李茜,等.应用型地方高校新工科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5):9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