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3-10
    理论研究
    OBE视阈下湖南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问题诊断与改进研究
    徐持平, 朱洁刚, 徐庆国, 陈彦曌
    2023, 6(5):  1-5. 
    摘要 ( 81 )   PDF (138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课题。该文在分析OBE视阈下湖南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剖析湖南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存在学生主体维度不够突出、评价全程化不够凸显、涉农高职院校行业特色不够彰显三个方面的问题,据此提出湖南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改进路径。
    过程性评价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杨玲玲
    2023, 6(5):  5-5. 
    摘要 ( 46 )   PDF (140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研究了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改革政策能否有效提高采用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基于2013-2021年某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投资学课程教学数据,构建多期混合截面DID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确实能够显著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适宜的教学评价改革对于提高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引入以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为目标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手段,构建动态化的过程性评价监督机制。
    基于OBE和线场模式的实训课教学和成绩评定方法探索——以多旋翼无人机组装调试课程为例
    苏敏, 伦丽, 赵鑫, 张晓丹
    2023, 6(5):  10-16. 
    摘要 ( 78 )   PDF (164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而专业实训课程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该文针对传统的高职院校专业实训课程设计的不足,基于OBE教学理念和新型的线场模式,以多旋翼无人机组装调试实训课程为例,依托企业多旋翼无人机生产制造流程及岗位技能需求,建立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及相应的具体成绩评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
    我国西部地区采矿工程大学生实践作品成绩影响因素的灰熵关联分析
    李杰, 闫长旺, 张菊, 刘畅
    2023, 6(5):  17-20. 
    摘要 ( 95 )   PDF (1698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大学生实践作品成绩的影响,使用灰熵关联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学生的获奖作品成绩进行灰熵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文体活动和挂科门数分别为大学生实践作品成绩的最显著影响因素和最不显著影响因素,体现了实践作品大赛更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特点;不同因素对各届获奖成绩影响的显著性有所变化,但近三年的最显著因素和最不显著因素均为文体活动和挂科门数,呈现出稳定的趋势;与学习成绩相关的因素对比赛成绩影响的显著性逐渐降低,表明大赛对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智能建造趋势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综合评价研究
    刘伟, 韩璐遥, 王永祥, 黄晓慧, 邱雯暄
    2023, 6(5):  21-25. 
    摘要 ( 44 )   PDF (181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建造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为了实现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手段,也是保障应用型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对这一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体系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难以实现培养目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改进粒子算法运用到各项指标权重的优化计算中,以期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革新
    “1+X”证书制度下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应用——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朱冬飞, 黄翰, 王斌
    2023, 6(5):  25-27. 
    摘要 ( 205 )   PDF (137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X”证书制度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要求学生在校强化专业技能,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距离。通过将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运用在识图课程教学中,将难以理解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专业的热爱,同时促使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该方法将有助于改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效果。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精品与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吕飞, 丁发兴, 王莉萍, 樊欣宇
    2023, 6(5):  28-31. 
    摘要 ( 42 )   PDF (132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介绍了中南大学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的性质、历史渊源、授课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演变及课程建设的意义。该课程构建了结构概念设计模块、结构分析模块、结构设计模块和新结构与新技术模块的“四模块”课程体系,提出了将土木工程传统知识传授与最新技术进展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传授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传授与教师的科研成果介绍相结合和将基本概念传授与工程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四结合”课堂教育原则,创新了课堂教学向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延伸的“五延伸”课外主动学研原则和教学方法,课程特色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创新性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水产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陈世俊, 甘炼, 何玉慧, 杨慧荣
    2023, 6(5):  32-34. 
    摘要 ( 59 )   PDF (1342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饲料添加剂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的高级水产人才有重要意义。然而,该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有待优化、教学手段单一、成绩考核评价模式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该文就新时代水产饲料添加剂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模式创新及优化路径进行了讨论,以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教学提供参考。
    现场总线与网络化仪表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改革
    霍天龙, 张博
    2023, 6(5):  35-38. 
    摘要 ( 41 )   PDF (131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线技术是自动化、仪器仪表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工程技术性强,是仪器自动化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必备技能。该文针对该门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缺少有针对性的教材、教师缺乏工程经验、课程考核体系落后等问题,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现场总线与网络化仪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OBE理念下环境修复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马丽丽, 宿程远, 邓华, 胡乐宁, 游少鸿
    2023, 6(5):  39-42. 
    摘要 ( 49 )   PDF (131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基于产出的教育OBE理念出发,结合环境修复技术课程的特点和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大纲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环节的加强、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改变等几个方面,对环境修复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旨在解决环境修复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教学对毕业生培养目标的支撑度,最终实现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船舶过闸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践
    张晓雷, 王鹏涛, 吴新宇
    2023, 6(5):  42-45. 
    摘要 ( 56 )   PDF (181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仿真实验是借助多媒体、仿真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实验模式。针对船舶过闸工作原理及全过程,基于Unity3D虚拟仿真技术和精细化3D建模技术,该文设计并开发了船舶过闸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实现了实验环境的真实性。该系统包括认知引导、辅助提示、仿真计算、自动评判等多个子模块,通过构建船舶过闸的VR(虚拟现实),实现了情境代入式、自主式、交互式、模块式和反思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创意视频制作在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
    毕建云, 张宏萌, 张珊珊
    2023, 6(5):  46-48. 
    摘要 ( 105 )   PDF (148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室是中医药院校开展教学、科研项目的主要基地,是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实验室安全是保证实验室正常使用的关键,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如何开展实施、如何改革向前,是该课程始终思考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学生自主实验室安全创意视频拍摄,配合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系统的教学、考核方法,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总体实施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基于“医工融合”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谢建强, 乔宁, 陈旸
    2023, 6(5):  49-51. 
    摘要 ( 57 )   PDF (1342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华北理工大学医工交叉融合类通识课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为例,探讨基于“医工融合”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针对课程开设面临的问题,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授课逻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多样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成为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医工融合”复合型人才。
    基于实际应用的矩阵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蔡学鹏, 马丽, 宋艳萍, 王飞
    2023, 6(5):  52-54. 
    摘要 ( 51 )   PDF (196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矩阵理论课程是一门关于理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核心课程。为了科学有效地培养研究生应用矩阵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矩阵理论课程服务创新应用型研究人才培养的水平,针对新疆农业大学矩阵理论课程存在的具体问题,该文围绕教学内容,选取矩阵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具体实例,阐述矩阵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得到面向实际应用的矩阵理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与步骤。
    基于行业人才需求的食品感官鉴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戢得蓉, 何莲, 梁爱华, 贾洪锋, 段丽丽, 许程剑
    2023, 6(5):  55-57. 
    摘要 ( 57 )   PDF (143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四川旅游学院开设的专业之一。食品感官鉴评为此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按照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和需求,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针对本课程特点及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当下行业需求,课程组及时开展教学反思,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组在七年教学期间,积极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考核方式、考核比例、作业方式、线上线下课程、实验内容等均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食品感官鉴评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实践依据。
    智慧课堂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程洁
    2023, 6(5):  58-60. 
    摘要 ( 66 )   PDF (145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课堂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方式的要求,智慧课堂在大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时代的大学英语课堂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智慧化、数字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该文对智慧课堂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智慧课堂视域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教育改革与发展
    “以赛促教”模式下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研究
    秦晋, 霍楷
    2023, 6(5):  61-65. 
    摘要 ( 61 )   PDF (156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是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艺术类专业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该文通过对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仍然存在“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有待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竞赛结合度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高校艺术类专业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必要性及“以赛促教”模式开展的意义,围绕“以赛促教”模式开展研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渠道,探索高校艺术类专业“以赛促教”教学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优化的对策。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霍礼俊, 孙楠, 孙荣梅, 何晓雁
    2023, 6(5):  66-68. 
    摘要 ( 86 )   PDF (142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前提。当前,部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存在缺乏自主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足、自律性不强、学习方法不适应等问题。该文从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出发,从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该文旨在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内涵、困境及措施
    马欢, 周长武, 李镇
    2023, 6(5):  69-72. 
    摘要 ( 61 )   PDF (148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得到大力开展,相关课程也逐步被纳入必修课的范畴。该文通过探讨创新创业的内涵、发展状况、取得成果和出现的问题,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剖析,以“就业创业”为核心内容,结合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机械工程系的探索实践,提出解决“双创”教育问题的改革路径。
    核聚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向东, 路兴强, 曹锦佳, 黄千红
    2023, 6(5):  73-75. 
    摘要 ( 115 )   PDF (131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聚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的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从个体因素、导师因素、学校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影响核聚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提出了“注重基础理论,开展聚变特色教学”“共享资源条件,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传承特色文化,强化责任创新意识”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高洁
    2023, 6(5):  76-78. 
    摘要 ( 74 )   PDF (1420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产教融合视域,深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不仅是提升职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迎合市场用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难题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该文围绕新时期的企业用人需求,在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前提下,分别从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云教材、打造“1+N”教师队伍等方面,总结了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策略,为培养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帮助。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提升
    李明升
    2023, 6(5):  79-81. 
    摘要 ( 53 )   PDF (1311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网络虚拟环境更加复杂,高校需要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全面优化教育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需要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群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网络平台来优化教育管理方法。该文立足新的社会形势和高校教育发展特点,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优化的方法。
    眼视光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及机制创新
    高志玲, 李妍
    2023, 6(5):  82-84. 
    摘要 ( 50 )   PDF (131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双高计划”建设要求,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岗位群为核心,梳理眼视光技术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关系,提出以产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主线,开展专业群建设。通过专业群组建模式、修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五个方面的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优化构建研究
    鞠济璟, 霍楷
    2023, 6(5):  85-90. 
    摘要 ( 85 )   PDF (166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双创”理念,许多高校结合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但目前,我国实行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课程体系建设不规范、师资资源缺乏、前沿信息资源匮乏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在构建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过程中,推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渠道整合资源,遵循专业间的差异性,交叉协同建设,利用自身独特区位和专业优势进行教育改革,使得人们加深对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认识,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出建设性建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时代背景下一流艺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地方高校新工科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刘兴元, 杨莉, 李茜, 赵丽娟
    2023, 6(5):  90-92. 
    摘要 ( 58 )   PDF (142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加快组建一支符合新工科教学要求的专业化、高水平教学团队,这是实现高质量教学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新工科建设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该文阐述了新工科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含义及特征,分析了当前应用型地方高校建设新工科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希望能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打造优质新工科教学团队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展示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劳碧文
    2023, 6(5):  93-95. 
    摘要 ( 56 )   PDF (142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如何培养更多专业理论扎实、实操能力过硬的青年人才,成为教学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该文以展示设计专业为例,首先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队伍等方面,梳理了展示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随后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创新理论教学、增加实训机会以及依托校企合作引进更多展示设计项目等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通过明确改革方向,在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展示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模式探索
    “三接轨”模式下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及策略应对
    王倩, 安达
    2023, 6(5):  96-99. 
    摘要 ( 137 )   PDF (142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如火如荼,然而,在实际专业建设进程中,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与资源架构不合理、就业岗位不明确等问题。为构建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高职院校开始推进“三接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专业企业岗位要求接轨专业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标准接轨课程教学内容,托育专业企业产教融合接轨学生就业路径。通过“三接轨”模式的构建与落实,有效实现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质的飞跃。
    高校深化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建设的实施路径探索
    陈斌
    2023, 6(5):  100-103. 
    摘要 ( 57 )   PDF (14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产教融合是经济新常态下深化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高校推进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是一个多方利益主体相互协同的过程,从现实层面来看,面临高校融合准备不够充分、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模型,探索深入推进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实施路径,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基于“多元融合、纵向班、多导师制”强化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探索与实践
    韩永萍, 杨建兰, 刘红梅, 李可意, 段慧琴
    2023, 6(5):  103-106. 
    摘要 ( 75 )   PDF (156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增设新生研讨课、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并开通创业类毕业设计通道,加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形成横向课程内容“专创融合”、纵向“双创”能力逐级提升的专业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基于“多元融合”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利用“纵向班”和“多导师制”加强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深化培养,并进一步整合了协同创新教学平台,有效促进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基于翻转课堂的医用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陈大茴, 杨丽珠, 吴戈, 卫涛
    2023, 6(5):  107-109. 
    摘要 ( 55 )   PDF (131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线上教学平台,优化网络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全程知识点微课化;通过线上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和线下练习、分组讨论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式及探究性的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医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丁世磊, 冯旭, 罗小莉, 黄宏妙, 戴航, 李灵, 张强
    2023, 6(5):  110-112. 
    摘要 ( 72 )   PDF (142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如何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的中心,尚需进一步的探索。PBL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高校教学过程中传统“三中心”的不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以学促用”的能力,但也存在学生知识体系建立不完善、成绩评定不合理等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针对当前PBL教学法的不足,探讨线上线下相互指导的新型PBL教学设计模式,引导和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完善课程教和学评价体系,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长效激励机制,探索适合不同专业背景、知识基础的学生的教学模式。
    基于专业特色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郑存德
    2023, 6(5):  113-115. 
    摘要 ( 46 )   PDF (14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建设相应的专业特色是应用型高校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学生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的要求。该文以专业特色选择与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途径为研究对象,结合本校环境专业特色建设的经验,提出实现专业特色建设与应用能力提高的途径,并指出专业特色的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永葆其生命力。
    加强景观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提升林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杨静怡
    2023, 6(5):  116-119. 
    摘要 ( 47 )   PDF (1440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针对贵州大学林学专业,提出增加景观生态学课程的实验和实习教学环节。首先,建议缩减理论教学学时,针对理论教学内容增设对应的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学领域的软件应用和空间分析技术。其次,设置实习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处理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最后,在课程考核方面,建议降低理论考核的占分比例,针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加强景观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促进林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科研牵引,“双创”助力的产教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究
    叶秀芬, 赵新华, 王天, 刘文智, 鲍佩华
    2023, 6(5):  119-122. 
    摘要 ( 102 )   PDF (1348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产教研融合过程中,以创新创业活动为手段,以科研需求为牵引,采用三者深度融合的模式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创业、校企联合有机组合,发挥三者的优势,强强联合。在创新创业项目中融入企业技术需求,通过科研能力的培养,解决企业技术问题,提高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及创新性。
    农业高校生物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实践
    刘权, 许晶晶, 郑佳怡, 张爽, 郎双静, 刘艳芝, 张文洁
    2023, 6(5):  123-126. 
    摘要 ( 44 )   PDF (13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类创新创业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素质的生物类创新创业人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作为黑龙江省农业生物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单位,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培养适合于本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是本研究组一直重点研究的课题。该文详细总结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已有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结合实际创新创业案例,提出了一套适合农业高校生物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经过多年实施,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效。该研究为农业高校生物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深度推进的路径探索
    郭子辉
    2023, 6(5):  127-129. 
    摘要 ( 66 )   PDF (134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该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将新文科优势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是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该文阐述了新文科建设给应用型高校带来的新机遇,对高校实践教学深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并就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创新方法
    “MCLA+合作学习”融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
    尹婷, 赵思佳, 雷群泌
    2023, 6(5):  130-132. 
    摘要 ( 52 )   PDF (134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基本计算机教学需求,而MCLA与“合作学习”两种新型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因此,该文探讨了“MCLA+合作学习”融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该文概述了“MCLA+合作学习”的融合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中的积极意义,并对“MCLA+合作学习”融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食品类专业果蔬贮运与加工技术实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黄海英, 李晓娟, 赵雪平
    2023, 6(5):  133-137. 
    摘要 ( 67 )   PDF (132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将CIPP评价模式运用到高职食品类专业果蔬贮运与加工技术实训课程评价中,通过课程设置背景评价、课程输入评价、教学实践过程评价、教学结果评价四个一级评价指标的设定,以及每个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对本实践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CIPP评价模式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评价方式可为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评价模式带来一定的参考。
    OBE框架下课程考核环节和评分标准的设计——以煤矿地质学课程为例
    刘洪洋, 刘承伟, 张鹏, 刘建刚
    2023, 6(5):  137-140. 
    摘要 ( 46 )   PDF (139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出导向(OBE)理念是以教育产出,即学生的能力达成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构建的教育理念。该文以煤矿地质学课程为例,围绕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试卷形式和内容固化、考核环节与教学方法不匹配、持续改进依据不足等问题,基于产出导向(OBE)理念,对课程考核环节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不同考核环节的评分标准,实现了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精准评价。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探究
    夏培惠
    2023, 6(5):  141-144. 
    摘要 ( 54 )   PDF (142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积极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学生管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融合,能形成二者协同推进的效应,提升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质量和育人工作效果。该文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加以探究,针对学生管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融合措施进行了深度探索,重点对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渗透和学生管理工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旨在凸显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特色,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
    混合式教学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效果研究
    李芳, 敖博, 陈柯璇, 谢晓丽
    2023, 6(5):  145-148. 
    摘要 ( 54 )   PDF (146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教学为高校实现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文献回顾和学情分析可知,大学生学习投入度为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通过量性研究观察某大学283名在校大学生分别经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后的综合科目测试情况,结合质性研究焦点小组访谈提炼主题。基于测试和访谈结果,在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混合式教学要素图,通过加强教师教学设计投入、对策研究投入,遵循“渐进—整合—优化—反思—推广”的主线,构建混合式教与学中师生学习共同体。
    基于多媒体资源库的泰语教学探究
    蓝巧
    2023, 6(5):  149-151. 
    摘要 ( 61 )   PDF (134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实施后,沿线国家的文化语言教学随之成为许多学校语言类科目的教学热点,泰语的教学也迎来了发展热潮。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库来提高泰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该文分析了多媒体资源库的内涵及其在泰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多媒体资源库在泰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能提供一定帮助。
    考虑剪切作用的锚杆拉拔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应用
    查文华, 邵炜星, 何春锋, 张庆华, 程丽红
    2023, 6(5):  152-156. 
    摘要 ( 51 )   PDF (206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室内研究剪切作用下锚杆拉拔性能平台缺乏的现状,为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设计了考虑剪切作用的锚杆拉拔实验装置教学平台,该装置由实验加载平台、剪切作用加载装置、锚杆拉拔装置、数据采集系统组成。通过相似模拟锚固工程条件,实施锚固剪切作用下锚杆拉拔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了解锚杆支护作用性能及锚固机理,丰富了相关课程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
    任务引导式教学在能源动力类专业基础实验中的实践
    陈家星, 肖媛, 崔国民, 盛健
    2023, 6(5):  156-158. 
    摘要 ( 63 )   PDF (141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能源动力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仪器集成化程度高、缺乏自主操作和创新思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缺乏支撑等不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该文以工程热力学实验为例,基于现有仪器设备条件,开展任务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任务为主线组织和调控实验教学,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转变,营造学生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的全新场景。
    项目驱动的地方高校机械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实践研究
    曾丹, 杜彦斌
    2023, 6(5):  159-161. 
    摘要 ( 45 )   PDF (131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的建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在机械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科研项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提出科研项目驱动的地方高校机械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模式。通过引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预研、立项和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方式,在科研项目实践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数字媒体特效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雪, 陈益品, 魏娜, 徐昕, 朱丽佳
    2023, 6(5):  162-166. 
    摘要 ( 65 )   PDF (136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性与人才培养需求角度出发,探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包括站在从业者角度搭建知识框架、课堂教学的适当留白、完善自身“行动智慧”、树立职业身份认同感。同时进行教学反思,并建议注重学习情境的搭建以及构建开放式学习状态,可为今后的课程改革提供具备可实施性的方向。
    一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CBL教学法与OBE目标体系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
    贾玉龙, 苏伟, 曾海英, 母应春, 秦礼康
    2023, 6(5):  166-168. 
    摘要 ( 39 )   PDF (134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法,虽具有一定的学科局限性,但在医学专业教育中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而言,完全照搬CBL教学法容易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产生影响。该文进一步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设计改进了CBL教学法,并通过实践将CBL教学法和课程思政进行了融合,在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取得良好成效。运用多维度评价体系,在教学导入、教学过程、应用迁移等方面进行考查,结合OBE工程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授课效果。
    运用脑电信号量化评估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李晓媛, 杜校宇, 耿金涛, 曾庆山
    2023, 6(5):  169-174. 
    摘要 ( 75 )   PDF (200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脑电信号评估创新性思维训练的教学实践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招募40名学生作为被试,设计非常规用途和词语联想两项任务,每项任务又分为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通过对创意评分的行为数据与对脑电信号分析获得的脑电数据相结合来评价每项任务两种思维下产生的创意。创意评分的行为学数据显示,在非常规用途任务的发散思维条件下,训练后被试创意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在词语联想任务的发散思维条件下,训练后被试创意得分比训练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脑电数据显示,训练后被试在两种任务的发散思维条件下,额叶α1波同步化比训练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创意得分的显著增加和发散思维条件下额叶α1波同步化的显著增强均表明,脑电信号可以作为量化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式。因此,通过脑电信号分析方法量化评估教学实践改革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影响,这一方式也为以后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推广TRIZ的探索
    刘春萌, 牛未冬, 薛冰洋, 崔志明, 王略全, 李骏
    2023, 6(5):  175-179. 
    摘要 ( 71 )   PDF (1756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TRIZ推广存在的阻碍,该文提出TRIZ推广可以与企业现有工作相结合,互相促进。根据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需求,结合行业通常采用的工具方法,分别就TRIZ工具如何与价值工程分析、六西格玛设计、战略制定工作、问题分析及解决流程、创新成果激励机制、内部培训师培养机制相结合,提出具体建议。
    创业实践
    大学生科技竞赛团队RACE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庄伟超, 殷国栋, 王斌, 毕可东
    2023, 6(5):  180-184. 
    摘要 ( 91 )   PDF (150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竞技型科技竞赛因注重学生设计、制造、成本控制、营销、沟通与协调等多方位综合能力培养,且兼具技术性、竞技性与观赏性,近年来受到高校与学生的广泛关注,但竞赛团队因规模庞大、学生背景复杂,存在管理困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提升竞赛团队的管理效率与竞赛水平,开展实践竞赛平台的能力建设与探索工作,构建融合制度、架构、培训、文化、工程等多个维度的RACE管理体系,强化院校两级联动服务与管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有序的团队自组织管理。将所提出的RACE管理体系在大学生科技竞赛团队管理中进行实践应用,形成了一批体系完整、不畏艰险、充满活力的竞赛团队,并取得了预期成效。
    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场域及服务平台的思考
    段慧英
    2023, 6(5):  185-188. 
    摘要 ( 60 )   PDF (147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创”时代的到来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内涵,对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场域强调优势互补、多元共存、协同发展的理论思维,为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为搭建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教育生态场域在创新创业中的基本演绎,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场域的基本路径以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基于教育生态场域的高校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路径进行深入探索,旨在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供参考。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参赛满意度提升路径探析
    姜永波, 陈胜乾, 李莉
    2023, 6(5):  188-192. 
    摘要 ( 83 )   PDF (1639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大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大赛中获得满意成绩将有效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极大提升其创新创业自信心及主观能动性。该文以911份参加过“双创”大赛的高校学生问卷为基础,基于SEM分析参赛结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学校参赛氛围、大赛性质、参赛动机是重要的外源变量,对资源整合、团队协作、教师指导具有显著正影响;而教师指导、资源整合、团队协作对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影响;并由此提出“一个中心、二个基点、三条路径”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参赛满意度提升策略。
    基于“岗课赛证”的创新创业社团育人模式研究——以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为例
    周晨露, 应钏钏
    2023, 6(5):  193-195. 
    摘要 ( 145 )   PDF (131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创新创业社团为例展开分析,其在实际运转过程中,遇到了社团成员流失率高、学生自治效果差、评价体系不适配等问题。为此,该校创新创业社团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岗课赛证”融合的育人模式探索,有效提高了社员留存率与社团育人效果,全面推动创新创业社团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学校创新创业社团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参考。
    基于精益创业理论的创业课堂“孵化”功能实践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刘莉, 黄薇
    2023, 6(5):  196-198. 
    摘要 ( 67 )   PDF (138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双创”教育改革的深化,建立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创业孵化基地,成了各高校驱动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举措,但部分高校存在基地孵化与课程教育脱节的情况,导致大学生创业项目在孵化过程中后劲不足,无法落地与稳固孵化成果。基于此,该文运用精益创业理论,将基地孵化功能理念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实现旅游管理专业“课堂即孵化”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