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燕,吴盾,刘春林,等.新时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分子通报,2022(1): 98-102. [2] 尹钰,李施,王鹏飞.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 2024,10(5):149-152. [3] 薛岩松,张蕊.“双一流”背景下工科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基于ESI视角[J].高教论坛,2023(3): 55-58. [4] 王一涵. 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路径[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 [5] 刘文勇,刘亦武,陈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99):7-8. [6] 常梦洁,刘俊,朱明,等.“新工科”高分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40(5):626-629,642. [7] 张琴.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2):5-7. [8] 方正军,易兵,刘洞波,等.“微型挑战杯”与实践教学融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J].高分子通报,2020(10):73-78. [9] 丁放.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24-25,28. [10] 陈丽霞. 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4(2):63-65,69. [11] 吴远征,倪杰,沈皆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4(2): 105-112. [12] 郭立民. 创新创业比赛人才的培养——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学园,2024,17(5):60-62. [13] 苑丹丹,吴红军,袁瑞霞,等.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24):71-73. [14] 郭卫芸,沈会焘,郑恩伟.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以许昌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0):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