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佳欢,杨楠,鲁金凤,等.新工科建设与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研究[J].高教学刊,2021,7(S1):27-28,33. [2] 刘丽华,邓方安,陈涛,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建设路径——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3):84-92. [3] 黄安胜,周喆,施生旭,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福建省为例[J].发展研究,2018(1): 102-108. [4] 彭焱,汪晓航,宋正宇.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团队建设与项目管理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0):155-156. [5] 刘玉英,杨永邦,贺常乐,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与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172-174. [6] 张正仁,杨娟,殷鹏飞.高校混合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J].教师教育学报,2023,10(2):98-105. [7] 张笑涛. 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J].现代教育科学,2022(5):39-45. [8] 雷钢. “目标导向、问题求解、任务驱动”三位一体的双创实践教学平台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 221-225,299. [9] 朱燕华. 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10] 张家玲,周倩荟,郑一帆,等.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关系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2(2):113-115. [11] 余远波,林加论,陈鹤年.以大学生创新团队项目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2):110-112. [12] 谢辉祥. 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双一流”建设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87-94,115. [13] 刘江涛. 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22,25(2):67-72,79. [14] 曾榕,陈宣东.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J].高教学刊,2023,9(20):57-59,64. [15] 蔡亚庆,田双,梁毅.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训练发展方向及教学改革研究[J].贵州农机化,2022(4):36-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