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4):77-83. [2] 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3] 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0):26-30. [4] 姜强,赵蔚,王朋娇.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37-42. [5] 王竹立. 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4):9-16. [6] 黄建锋. 碎片化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新样式[J].教育探索,2016(12):115-119. [7] 胡姣,张文兰,陈思睿.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归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2):36-43. [8] 王竹立.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2): 3-12. [9] 顾小清,冯园园,胡思畅.超越碎片化学习:语义图示与深度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5(3):39-48. [10] 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2):88-94. [11] 魏雪峰,杨现民,张玉梅.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资源的适用场景与高效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7(5):117-122. [12] 王竹立. 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2):11-18. [13] 王竹立. 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6):3-10. [14] 毛新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9):19-23. [15] 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11. [16] 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一)[J].外国教育资料,1998(3):68-71. [17]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5):17-22. [18] 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二)[J].外国教育资料,1998(4):31-35,78. [19] 杨玉琴,倪娟.深度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7(8):43-47. [20] 黄建锋. 基于“互联网+”的碎片化学习策略研究——从“碎片”到“整体”的嬗变[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8):78-82. [21] 王竹立,新知识观:重塑面向智能时代的教与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5):38-55. [22] 陈媛. 基于碎片化问题的非线性认知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1):22-2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