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ECD,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M].Pari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72. [2] 李艳,王建宇,彭栋,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文教资料,2018(21): 140-141,130. [3] 张颖.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1-10. [4] 徐玲,母小勇.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素养:内涵、结构与作用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2):24-31. [5] 林健.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32-45. [6] 吴伟,何秀,姜天悦,等.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1):12-17. [7] 向文涛,朱松盛,刘宾,等.新工科背景下医科院校“临床导向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4):140-142. [8] 黄明福,王军政,何洪文,等.大系统导向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78-183. [9] 张鹏,栾冬.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11):170-172,187. [10] 蒋世翠,孟龙月, 郭建鹏. “复合导师制”在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 现代交际, 2021(6): 37-39. [11] 卫星, 翟琰, 魏振春,等. 结合自动控制模型的物联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 2(14):17-21. [12] 徐敏, 欧阳瑶诗, 石静.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 5(8):91-93. [13] 解万翠, 高倩, 杨锡洪,等. 理工科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模式下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 农产品加工, 2015(6): 86-88. [14] 韩兵. 基于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1): 102-103. [15] 柯世堂, 吴瑾.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结构风工程》教学方法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 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