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23-10-25
    理论研究
    介电损耗在TFT性能提升中的应用
    李砚秋, 林鸿涛, 颜京龙, 崔晓鹏, 陈维涛, 周冉一, 刘丹, 方亮
    2023, 6(20):  1-6. 
    摘要 ( 53 )   PDF (199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表征了TFT器件栅极绝缘层的介电性能,建立介质层介电损耗与TFT耐压强度、电学性能的关系。首先制备栅极、栅极绝缘层、Si构成的MIS电容,优选出最佳测试参数组合;然后测试电容介电损耗和击穿电压,分析介电损耗和耐压强度的关系;再以MIS电容制备工艺为基础,制备TFT器件并测试后TFT转移曲线,分析介电损耗和TFT开态电流Ion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介电损耗和耐压强度及TFT特性呈负相关关系,介质损耗增加(0.03%→0.40%),击穿电压降低(334V→300V),Ion下降(3.99uA→3.48uA)。温度、频率、湿度均会影响介电损耗测试。该文明确了最佳测量参数组合,开发出一套可以表征TFT栅极绝缘层介电损耗的方法。栅极绝缘层的介电损耗和TFT耐压强度、电学性能相关,可以通过该介质层的介电损耗多维度表征TFT性能,为TFT性能分析表征、优化提供参考。
    民航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研究——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朱贺, 凌云, 周星宇, 朱琳
    2023, 6(20):  7-12. 
    摘要 ( 48 )   PDF (216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民航工程类专业大学生为对象,建构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育体系。该体系以课程改革的思路为基础,坚持OBE理念及“金课”开发标准,将创新实验室、创新实践社团作为人才培育的主要平台,通过大学生学科竞赛对学校创新人才培育能力及学生创新素质进行初步检验,进一步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同时,学校还为学生开拓了融合型发展渠道,最终形成了良性闭环的人才培育体系,为新时代民航事业发展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以教研活动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路径的探索
    徐众, 吴恩辉, 张士举, 侯静, 李军, 鲍丽莹
    2023, 6(20):  13-17. 
    摘要 ( 34 )   PDF (148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家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四新建设”和“双万计划”,各高校不断开展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路径的探索与研究。该文以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冶金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为基础,通过采用教师定期进入企业交流、定期邀请企业与其他高校相关人员进院交流、定期开展教研室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树立专业典型个人和班集体等方式强化专业建设,凝练出“三进、两流、一典型”的专业建设方式,提升冶金工程、采矿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夯实专业建设内涵的新理念。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指导下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以演讲与辩论课程为例
    旷丹, 谭欢
    2023, 6(20):  18-22. 
    摘要 ( 38 )   PDF (145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根据国家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论述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指导下,学生在演讲与辩论课程中如何有效学习,从而提高思辨能力。通过8周教学实验,证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的自我评价量表对英语专业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增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具有促进作用。该项研究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演讲与辩论课程及提高思辨能力提供了有效方法。
    教学革新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
    张菊平, 高文, 杨英军, 刘保国, 王凤华
    2023, 6(20):  23-25. 
    摘要 ( 43 )   PDF (128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学团队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革新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考核办法、加强课程考核管理等措施,助推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融合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适应性强、高素质的应用型园艺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储运防腐技术课程建设探讨
    孙媛, 董亮, 周昊, 周诗岽
    2023, 6(20):  26-28. 
    摘要 ( 34 )   PDF (150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运防腐技术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储运设施复杂腐蚀问题的能力。该文首先调研了国内主要石油类院校储运防腐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并从我国国情、课程应用层面阐述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随后分析了课程教学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从课程教授艺术性、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先进性、评价与考核多元化几个方面对课程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创新能力培养背景下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温祝桂, 唐伯平
    2023, 6(20):  29-32. 
    摘要 ( 50 )   PDF (143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发展的理论、技术基础。创新微生物学教学方式,是提高生物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举措。目前,微生物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该文阐述了创新能力培养背景下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推动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地方应用型高校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效果评价
    王正义, 朱建群, 李鹏波
    2023, 6(20):  33-36. 
    摘要 ( 36 )   PDF (149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力学与工程是常州工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更迭快、实践性强等特点。该课程在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中存在着教考模式单一、缺少实验教学环节、脱离工程实践等问题。据此,该文提出并采用了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引入数值模拟实验、加强产教研融合、注重过程性考核等改革措施,并对教改效果进行了总结评价,可为类似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高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为例
    肖海, 温生娟, 赖运平, 黄纯倩
    2023, 6(20):  37-39. 
    摘要 ( 49 )   PDF (135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生产技术是高职院校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专创融合”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该文以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实践“‘双创’+专业”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对作物生产技术课程建设的升级、课程结构的改造、课程内容的扩展、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现代农业创客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专创融合”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给水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张崇军, 吕艳
    2023, 6(20):  40-42. 
    摘要 ( 30 )   PDF (138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给水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学时不足、缺乏课程设计环节以及教材内容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且不符合新工科对学生培养的需求。故此,提出了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引入学科研究前沿信息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设计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收集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改革,提高给水工程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基于问卷调查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陈学红
    2023, 6(20):  43-45. 
    摘要 ( 45 )   PDF (141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济与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该文基于对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大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真实现状,找出该课程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课程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经济学课程创新改革的新模式,进而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需求的新型人才。
    基于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探讨
    邸博, 秦任远, 刘良坤, 庞书孟
    2023, 6(20):  46-49. 
    摘要 ( 43 )   PDF (139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面向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产教联合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产教联合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引入案例化与项目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产教融合协调育人机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工程经验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采取多元化学业评价模式,促进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相关改革措施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快速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的迫切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改革探讨
    范彦勤, 郭述锋, 袁媛
    2023, 6(20):  50-53. 
    摘要 ( 39 )   PDF (160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等数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核心课,其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针对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基于BOPPPS的多元混合式教学、优化考核评价的创新举措,旨在持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创新举措能够为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提供建议。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药物分析教学改革实例
    邓亮, 杨茜媚, 孙孔春
    2023, 6(20):  54-56. 
    摘要 ( 33 )   PDF (125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点。该文以昆明医科大学药物分析课程的改革和探索为实例,针对药物分析课程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思政教育等问题,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以提高药物分析课程建设质量,着力打造一流本科课程,助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管道及储罐强度设计课程建设探讨
    祝显强, 董亮, 周昊, 周诗岽
    2023, 6(20):  57-60. 
    摘要 ( 35 )   PDF (136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道及储罐强度设计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应用校核管道、储罐应力等基础知识解决复杂强度工程问题的能力。该文在对管道及储罐强度设计课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和课程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该课程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基于目前管道及储罐强度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挑战,提出了讲授—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评价和考核多元化等课程优化建设的策略,以期系统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以许昌学院为例
    郭卫芸, 沈会焘, 郑恩伟
    2023, 6(20):  61-64. 
    摘要 ( 29 )   PDF (126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有效促进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提高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促进应用型科研成果产出,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产教融合的水平及内涵,该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系统构建着手,通过导师队伍建设、校内外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培养质量管理等措施构建了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模式,形成了多方联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实践证明:该模式育人成效显著。
    创新创业视域下公共事业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卢新海, 陈月娇, 李文珺
    2023, 6(20):  65-69. 
    摘要 ( 54 )   PDF (129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契机,结合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机遇、新要求,系统探讨了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公共事业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构建符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育人宗旨和办学特色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模式与路径。该文从创新创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内涵着手,阐释了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从而凝练了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思路和做法,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新思路。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路径探索
    段晓杰, 李成伟, 刘昆仑
    2023, 6(20):  70-72. 
    摘要 ( 71 )   PDF (137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机遇。该文阐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科定位、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文化传承等方面全方位探讨了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的路径。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课程为例
    罗余方
    2023, 6(20):  73-78. 
    摘要 ( 29 )   PDF (140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解决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复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广东海洋大学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课程为案例,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实践路径以及相应对策。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观察、访谈和文献分析,发现该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对接职业标准的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姜泽东
    2023, 6(20):  79-81. 
    摘要 ( 47 )   PDF (173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教学改革实践出发,探索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路径和方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结合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方法的特点,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焊工》初、中、高级的技能要求,以职业技能标准和焊接机器人编程与维护“1+X”证书标准规定的考核项目为主线构建,并将技能大赛标准融入教学任务,实现“岗课赛证”融通。通过对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对接、职业能力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对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与特色建设的思考
    李雪峰, 赵德菱
    2023, 6(20):  82-85. 
    摘要 ( 35 )   PDF (143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该文介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推进分类管理、贯通职业教育体系、落实校企合作的职业本科发展机制。在职业本科学校特色建设方面,提出准确定位、坚守职业特色,延续优势、发扬传统特色,坚持创新、打造师资特色的建议。
    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学业及就业的影响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
    杨润, 胡志霞, 张杰
    2023, 6(20):  86-89. 
    摘要 ( 67 )   PDF (197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增长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和桥梁。该文对344名被调查者进行了多维度数据的收集,结合与社团核心成员的访谈交流,分析梳理不同社团、不同群体的多方面指标。结果表明:高校学生社团在提高大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大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凝聚学生、培育学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供给侧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思考
    胡宇飞, 王武, 唐亮
    2023, 6(20):  90-92. 
    摘要 ( 33 )   PDF (125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在于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精准供给”。该文认为:在经济转型发展趋势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亦是如此,既需要解决供给端的问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等,又需要解决需求端的问题,包括受教育者和用人单位,让受教育者能够在市场上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促进高校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薛彩云, 梁亚萍, 董辉, 夏子豪, 周如军
    2023, 6(20):  93-97. 
    摘要 ( 56 )   PDF (126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在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为例,阐述了在新农科背景下,中心在管理机制、责任体系、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运行体系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及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对同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植物保护学科研究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探讨——基于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发展形势
    丁文兵, 杨露, 薛进, 李冠华
    2023, 6(20):  98-101. 
    摘要 ( 42 )   PDF (131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各学科结合行业的发展与需求,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就业创业教育与引导十分重要。植物保护学作为农科院校农学门类的传统优势学科,同样亟须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加强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引导。截至2023年4月,已有农业农村部认定的25家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挂靠在农科院校。鉴于我国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的发展形势及其对植物保护学科专业人才的潜在需求,该文分析了将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的行业知识、师资融入植物保护学科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及其具体实施模式。
    模式探索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黄石安, 董宇澄, 章萍
    2023, 6(20):  102-105. 
    摘要 ( 72 )   PDF (149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推动“双高计划”顺利实施的创新措施。该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提出了创新“双路径、递进式”育才模式、实施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计划、实施多元平台打造计划等措施,为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双一流”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机械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王均刚
    2023, 6(20):  106-108. 
    摘要 ( 38 )   PDF (137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是机械类研究生培养工作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探索兴趣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校企协同”确定机械类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创新机械类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以及“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等方式,探索基于“校企协同”的机械类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为提高工科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建设实践创新支撑平台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物理学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姚娇, 魏兵, 郭立新
    2023, 6(20):  109-112. 
    摘要 ( 40 )   PDF (126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因素,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对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该文通过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有效途径,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健全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通过提升研究生课程与教材质量、拓展国际化培养模式、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等措施,进一步培养可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提升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王珊珊, 吴晶晶
    2023, 6(20):  113-115. 
    摘要 ( 104 )   PDF (131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用”是将学习、生产、科研以及实践运用有机结合的模式,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分析背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并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及路径。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郑羽西, 鲁赟
    2023, 6(20):  116-119. 
    摘要 ( 33 )   PDF (1320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蓬勃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众多高校的共识。如何在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双创”元素,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高校课程体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问题。该文以茅台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实施基于“双创”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升专业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使核心专业课程朝着“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目标稳步前进,相关成果荣获多项省级及以上奖项,为相关领域的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基于题库建设的数据结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方艳, 李朝辉, 贾红雨
    2023, 6(20):  120-123. 
    摘要 ( 43 )   PDF (137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内容抽象,学习困难。通过在线题库促进学生练习,能够有效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提升其学习效率和拓展其学习深度。该文结合教学经验,研究了适用于混合教学的数据结构题库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在线题库提高了答题的便利性和组卷的灵活性,有利于高效的教学反馈与互动、优化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在线题库的练习,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对提高成绩有较大的帮助。
    力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养成与实践——以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为例
    谭燕, 肖衡林, 周金枝, 姜久红, 周安
    2023, 6(20):  124-126. 
    摘要 ( 50 )   PDF (1415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全面探索力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方法。针对当前材料力学教学过程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力学模型提炼能力不足和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不强,基于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课程引入工程案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教学法,将力学模型提炼过程情景再现,让学生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掌握力学思维方法,同时创造性地增加创新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思政育人贯穿课程全过程,能够强化育人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三轮的实践与调查问卷证明:材料力学教学创新是有效和可靠的。
    新文科背景下综合艺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衍婷, 王雪凝
    2023, 6(20):  127-129. 
    摘要 ( 39 )   PDF (147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建设旨在通过对传统人文学科的继承与创新,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而由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由适应性服务转向支撑引领。综合艺术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如何应对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是在新文科背景下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优化建议
    赵晶, 苏豫梅, 刘明月
    2023, 6(20):  130-132. 
    摘要 ( 36 )   PDF (125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级教学单位既是学校一级教学管理部门与师生的沟通桥梁,也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更是各教学单位之间共同学习、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尤其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二级教学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二级单位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当前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优化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的建议。
    综合性大学跨学科“技术+艺术”复合型电影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吴清锋, 张晴
    2023, 6(20):  133-135. 
    摘要 ( 38 )   PDF (130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的不断发展带动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应更加重视电影人才培养的技术与艺术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形式,注重电影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积极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影视发展现状、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该文通过分析影视产业的基本内涵与现状,结合复合型电影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探究综合性大学跨学科教学中“技术+艺术”培养的基本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电影人才培养改革策略,从而更好地开展复合型电影人才的培养工作。
    创新方法
    “课程+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机器人工程学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
    吴青聪, 陈柏, 吴洪涛
    2023, 6(20):  136-138. 
    摘要 ( 59 )   PDF (170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机器人工程学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该文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创项目和竞赛为牵引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行以成果为导向的过程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方法,构建“课程+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科创成果,并助力教师的科学研究,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获益。
    “任务驱动—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梁晴, 冉海霞, 李飞雁, 陈玉宝, 杨显娟, 梁玉清, 邱佳, 韦德群, 刘英波
    2023, 6(20):  139-144. 
    摘要 ( 48 )   PDF (201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专业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例,设立传统教学对照组与改革实践组,模拟临床用药,丰富教学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探索“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量化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以期提高中药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灵活掌握中药药性理论及临床应用,为培养具有辨证用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能力的中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OBE理念下高校教学督导评价改革与创新
    谭晓兰
    2023, 6(20):  145-147. 
    摘要 ( 39 )   PDF (129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了OBE理念下高校教学督导评价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对OBE理念下的教学督导评价进行了概述,分析了OBE理念对教学督导评价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教学督导评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教学督导评价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优化教学督导队伍结构、完善督导方式和提升教学质量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督导评价改革与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基于TRIZ理论的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张伟杰, 付晓莉, 车江宁
    2023, 6(20):  148-151. 
    摘要 ( 36 )   PDF (153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根据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提出一种基于TRIZ理论的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把TRIZ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工具引入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项目和综合设计作业环节,依托Arduino开源硬件平台,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和综合设计作业等进行改革。通过该课程的改革实践,使学生具备运用TRIZ理论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能力,并探索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方法。
    基于口腔解剖生理学SPOC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张应花, 白瑞樱, 申凤鸽, 邓晓慧, 朱振东, 马丽萍
    2023, 6(20):  152-155. 
    摘要 ( 48 )   PDF (144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变。SPOC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灵活地运用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探索SPOC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使用和推广价值。该文探索性地将SPOC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中,并对融合模式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SPOC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口腔医学生口腔解剖学理论课成绩及实验技能成绩,在提高学生深度学习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优势。SPOC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也值得在其他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量子计算在编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研究
    杨杨, 邹天锐, 程鸿, 陈昭昀
    2023, 6(20):  156-160. 
    摘要 ( 28 )   PDF (196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量子计算是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可以利用量子叠加态定律实现一键式处理多个输入的强并行性。目前,高校的量子计算与编程教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初步进行软件设计和系统开发的能力,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为满足科技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该文通过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QPanda软件平台以及本源量子云平台,结合开设多年的程序设计与算法综合训练课程,在课程中对量子计算编程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拓展,积极探索量子计算在编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实现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情景式教学结合PBL及CBL教学法在妇产科见习课中的应用探索
    梁寿珺, 张丽滢, 刘旭鹏, 韦业平
    2023, 6(20):  161-164. 
    摘要 ( 25 )   PDF (135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情景式教学结合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妇产科见习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2018级全日制五年临床医学专业27人作为观察组,采用情景式教学结合PBL及CBL教学法;27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妇产科见习课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的阶段性测验成绩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89.93±3.73)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90.00±3.0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情景式教学结合PBL及CBL教学法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式教学结合PBL及CBL教学法值得在妇产科见习课中推广应用,但该教学模式仍需在应用中不断探索改进。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技术经济学SPOC混合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专业为例
    商波
    2023, 6(20):  165-168. 
    摘要 ( 47 )   PDF (1570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高校教学发展的需求,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有助于重构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加快推进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该文首先阐述了开展SPOC混合教学的必要性,并以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施现状;其次,设计了分层式“组间学习”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最后,分析了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
    以“四结合四融入”培养具备经济学高阶思维能力的一流人才
    徐俊武, 程时雄
    2023, 6(20):  169-171. 
    摘要 ( 30 )   PDF (141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复杂,理论体系庞大,近年来,高校进行了教学创新和改革,为国家培养了具备经济学高阶思维能力的一流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文分析了经济类专业学生学情和教学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四个结合”和“四个融入”的教学方法,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改革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了学生整体高阶思维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为同类院校培养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的经济学人才提供借鉴。
    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刘殿通, 郭卫平
    2023, 6(20):  172-175. 
    摘要 ( 33 )   PDF (147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石,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的试金石,因而,有必要探索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的模式。该文以功能模块形式,项目化地将竞赛内容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以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学科竞赛团队培训主要集中在提高模块性能和研制测试设备等方面,最终,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互促进,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创业实践
    测绘类本科生参与科技竞赛现状分析及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
    张素梅, 马锐, 蔡音飞
    2023, 6(20):  176-180. 
    摘要 ( 31 )   PDF (135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然而,目前的研究较少从竞赛主体的视角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竞赛,更好地发挥竞赛的作用。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太原理工大学测绘类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现状。基于竞赛主体视角数据,深入分析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存在的问题,并从竞赛宣传、教师指导、团队构建、心理辅导和日常教学等方面讨论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业生态视角下人文社科大学生创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陈智, 王莹
    2023, 6(20):  181-186. 
    摘要 ( 36 )   PDF (149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资源基础观,构建了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生态系统框架。研究发现,该创业人群面临着三重困境,分别是资源获取困境、市场认可困境和竞争压力困境。为了支持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该文从生态改善视角提出了提升创业质量的两条路径,分别是政府外部干预举措和创业者自我调节机制,旨在提高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质量。
    构建地方工科院校校友资源助力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
    黄颖, 陈卓武
    2023, 6(20):  187-193. 
    摘要 ( 38 )   PDF (146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许多高校不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校友资源内涵丰富,能有效助力地方工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共同体,推动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该文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提出以地方工科院校校友资源助力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共同体构建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完善相关制度、拓展资源引进渠道、搭建高效沟通桥梁、营造良好氛围和推动共建实践载体等,旨在更好地发挥校友资源作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路径
    许德新, 赵玉新, 刘志林
    2023, 6(20):  194-198. 
    摘要 ( 34 )   PDF (126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及实践实训体系,还需要协调好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衔接关系,运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思创融合”方式,建立全过程、全周期的创新创业融合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创新的创业”的基础与核心任务,该文基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开展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自动化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构建了机制保障、课内外一体、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思创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和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