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 闫长斌,时刚,张素磊,等.“双一流”和“双万计划”背景下学科、专业、课程协同建设:动因、策略与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42(3):35-43. [3] 王强,姜莉,戴彤焱,等.“双一流”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39(2):72-75. [4]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4):13-22. [5] 王玲,王杨,郑津.创新地方高校MOOC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6(12):59-64. [6] 任军.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4):74-78. [7] 吕静静. 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3):72-81. [8]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9] 马海燕,李新元.大学英语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探析——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究》[J].高教探索,2019(7):136. [10] 李逢庆.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11] 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 60-65. [12] 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 2019(2):7-16,92. [13] 李骏扬. 理工科课程中的思政与情感[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20-23. [14] 李海东,吴昊.基于全过程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5):65-7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