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2011-10-08)[2024-10-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110/t20111008_145604.html. [2] 李洪修,刘笑.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的重构与实现[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2):84-92.
 [3] 吕寒雪. 迈向强有力的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知识基础与实现进路[J].中国高教研究,2024(1):86-93.
 [4] 宋萑. 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体系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7):40-47.
 [5] 杨清. 学校课程群构建:为何、是何与如何[J].教育科学研究,2023(10):65-72.
 [6] 冀惠,宋旭璞.美国教师教育者信息素养标准研制经验研究[J].比较教育学报,2023(5):121-132.
 [7] 靳玉乐,王潇晨.论教育家精神的培养[J].教育研究, 2024,45(8):24-33.
 [8] 姜秀影,刘梅梅.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师范生培养的基本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4,42(11):108-113.
 [9] 朱旭东,罗仁杰.论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建构:价值、内涵与进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4):26-38.
 [10] 肖起清. 新师范背景下乡村教师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0):31-37,46.
 [11] 李铁绳,袁芳.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三重逻辑[J].教师教育研究,2021,33(3):1-6.
 [12] 崔允漷,郭洪瑞.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话语自主建构的一种尝试[J].教育研究,2023,44(10):44-53.
 [13] 张铭锐,闫志明,赵磊磊.如何支持慕课学习者合作学习?——活动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视角[J].数字教育, 2024,10(1):10-18.
 [14] 刘露,曹雯雯.师范类专业认证循证评估的价值意蕴与优化策略[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43(9):78-81.
 [15] 冯强,梁友明.旨在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混合循证教研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24(2):73-76.
 [16] 刘东方,景敏,赵欣言.校本教研模式重构:问题与循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16-122.
 [17] 裴淼,靳伟,李肖艳,等.循证教师教育实践:内涵、价值和运行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