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龚鹏剑. 新工科产教融合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2(9):1-4. [2] 刘俊,朱宝忠,孙运兰,等.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18):148-151. [3] 卢金珠.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实验班的课程结构优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3. [4] 李培英.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类课程教育模式探索[J].邯郸学院学报, 2024,34(2):85-95. [5] 刘晓雯,刘玥.面向机械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22(19):126-127. [6] 晁琦,谢信亮,王健.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探析[J].科教导刊,2024(16):11-13. [7] 何洁,田国良,史诺.智能制造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能制造,2024(5):118-122. [8] 高玉,李鹏祥,王学军.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3(13):181-183. [9] 马佩,陈辉,常敏.课程思政融入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6):165-166. [10] 曹丹阳. 面向MOOCs的机械原理信息化教学及其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1] 苏弘扬,刘闯,贾瑞.“新工科 + OBE”理念下面向人才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师资建设研究[J].汽车维修技师, 2024(20):62. [12] 王燕华,陆金钰,吴刚,等.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7):151-154. [13] 王方. SPOC混合式教学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4(29):101-103,119. [14] 柴箫君,贺俊林,胡娟,等.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考核[J].中国冶金教育,2023(5):1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