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吕京,张海东.新知新觉: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N].人民日报,2020-04-16(9). [2] 杨荣芳,李红,李映松.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02):68-71,97. [3] 林芳,李新铭.浅析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评《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2):136. [4] 陈永生.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评《高校创新创业与劳动教育》[J].人民长江, 2023,54(3):245. [5] 王飞,姜福顺.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共建的策略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3,44(2): 111-112. [6] 杨飒,周仁龙,唐志列,等.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第二课堂建设探究[J].高教学刊,2023,9(6): 77-80. [7] 安益强. 创新创业档案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6): 31-33. [8] 李振宏.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才智,2023(8):101-104.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10] 卢卓,马鹏常.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建构逻辑与实施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22(2):84-88. [11] 朱晓妹,李燕娥,张靖风,等.基于建构主义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7,24(5):87-96. [12]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74-81. [13] 廖明星,张学新,黄大星.对分课堂教学的课堂生态释义[J].教育观察,2021,10(41):8-11. [14] 边云岗. OBE理念下的课程教学:目标、模式与考评——以《电子商务原理》课程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82-86,94. [15] 祝金旭,石作荣,张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困惑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23,9(10):56-5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