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22-07-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9-03-26)[2022-07-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03/26/content_5458031.htm. [3] 黄进,杨有莲,吴启红.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创融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7): 3-7. [4] 靳玉乐,赵瑞雪.新时代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21 (6):13-20. [5] 吴玲,刘润喆,罗牧晨.基于“专创融合”教育的“科学研究能力训练”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 2021,36(8):69-72. [6] 王志鑫. 基于“四维导向、五阶能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9):163-165. [7] 胡亭,王春伟.基于专创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纤维材料工艺品开发”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37):61-64. [8] 付振宇. 基于“专创融合”的“雕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3): 52-54. [9] 许金玲. 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为例[J].科教文汇,2023(20):91-94. [10] 杨会娟,时君伟,张丽芳,等.专创融合背景下高校“课程双创”教学实践探索研究——以“旅游地理学”课程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 71-76. [11] 贾海深,张继林.“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4):66-68. [12] 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9-10-31)[2021-02-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13] 李倩,施瑞盟,李小明,等.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34):61-64. [14] 吴青聪,陈柏,吴洪涛.“课程+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机器人工程学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20):136-138,144. [15] 王志宏,范磊.创新教育理念下的独立院校理工科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发展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4):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