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春霞.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2] 高泽金,赵北平.构建教育场景、推动专创融合,“互联网+”大赛引领教育变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23): 7-10. [3] 张善平,黄浩坤,周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引下的高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9(3):98-100. [4] 胡方方.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8. [5] 赵娟.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9(22):58-61. [6] 谭轶群,马辉.一体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22(2):171-174. [7] 李梦.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8] 曾荣根,黄孔曜,刘武强.大学生创业意向背景下高校精准化“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22(1):138-140. [9] 石静.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2. [10] 屈慧洁.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3):34-35. [11] 郑向华,罗金武,李刚俊.以“互联网+”竞赛为主导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与实践——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5):188-190. [12] 王莉静,田子欣.面向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新工科专业融合探索——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3):74-77. [13] 杨海涛.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14] 郭西平. 基于“互联网+纺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地方纺织行业高校“三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21(21):163-164. [15] 方梁菲,周昕,张馨悦.新工科背景下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驱动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2):189-191. [16] 解德渤. 如何打造“金课体系”:大学课程改革的框架设计与制度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7(1):96-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