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南,程天君.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促进公平的新方向[J].人民教育,2021(5):41-46. [2] 郑永和,王一岩.教育与信息科技交叉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21(7):97-106. [3] 王晓璐,周会娟,徐亚辉.多方绩效评价下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应用型高校的视角[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5):33-35. [4] 邱玥琰,杨慧康.均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优化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23(10):91-98. [5] 杜启霞,高锦飚,祖强,等.从“背离”到“融合”:专创融合共同体的逻辑起点、内在机理与建设路径[J].江苏高教, 2024(2):60-64. [6] 贾征,龚柏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4):78-80. [7] 姚山季,经姗姗,陆伟东.科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举措、成效与保障[J].中国大学教学,2023(10): 82-89. [8] 姚威,徐晓飒,胡顺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43-49. [9] 韩祥宗. 从“破五唯”看高等教育人才评价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21(29):73-75. [10] 姚山季,经姗姗,陆伟东.科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举措、成效与保障[J].中国大学教学,2023(10): 82-89. [11] 韦英哲. 下“硬功夫”啃“硬骨头”——广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11):6-10. [12] 李圣,查钢强,李春科.丝绸之路沿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34(5): 88-96. [13] 康建军,季仕锋,王道峰.基于大创业教育观的质量评价:理念、逻辑与维度[J].教育与职业,2019(10):56-62. [14] 兰文巧. 组织绩效评估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反观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9):117-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