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景军,史宝玉,杨长龙.基于OBE理念工科专业赛课结合教学模式探建[J].高分子通报,2021(12): 93-99. [2] 陈祖国,卢明,吴亮红.基于智能汽车竞赛平台的信息类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视界,2021(19):1-2. [3] 汪滨,张秀芹,李昕,等.基于竞赛和创新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和实践[J].高分子通报,2022(11): 124-127. [4] 杨延丽,郑新旺.竞赛在学生工程和研发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6):73-75. [5] 李双寿,张晓晖,胡庆夕,等.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竞赛平台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1):185-190,202. [6] 刘云. 浅析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中的作用[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5): 74-78. [7] 夏帅,陈瑞成,翟晓东.应用型本科电气专业“赛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0):56-58. [8] 梁月放,刘姗姗,张继山,等.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4):86-90. [9] 黄瑞,俞小莉,杨爱喜,等.基于无人车竞赛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1):201-205. [10] 蒋鑫源,李以卓,朱磬鼎,等.电单车的平衡运动控制研究[J].电子制作,2022,30(13):7-10. [11] 徐源,刘维亭,魏海峰.多传感器滤波算法下的两轮自平衡机器人控制[J].信息技术,2018(4): 27-32. [12] 杨冬. 从科学范式到工程范式: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逻辑向度与行动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 2022(1):19-27. [13] 梁军,侯迪波.适应新工科要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和量化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2(1): 123-130,137. [14] 黎兴成,李中国.论教学的对象思维及其超越[J].教育学术月刊,2022(5):97-105. [15] 谢国民,张勇志.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