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 刘远杰. 场域概念的教育学建构[J].教育学报, 2018(6):21-33. [3] 梁艳霞,焦健华,陆炜珊.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市场, 2020(20):159-160. [4] 李焘焘,王保云,王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策略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9(13):19-22,29. [5] 黄兆信,杜金宸.“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满意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33-41. [6] 罗家莉,孟庆瑶,李飞跃,等.一体化视阈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 2018(11):84-86. [7] 户田琳.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8] 杨冬,孙士茹.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审视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7):96-102. [9] 邓欢,严敏.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94-96. [10] 刘媛媛,徐万治.基于场域理论下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94-97. [11] 田建刚. 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0):141-142,174. [12] 王海亮,刘祚祚.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9(6):103-109. [13] 卢东祥,曹莹莹,于建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江苏高教, 2021(7):85-88. [14] 申双花. 地方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矛盾与提升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4): 79-83. [15] 陈卓武,林逢春,梁静鑫,等.文化资本视域下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以G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22,42(5):6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