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蕾,姜梅,徐鑫芬,等.中国助产士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2):192-197. [2] 马君,张玉凤.职业教育声誉治理:理论内涵、价值意蕴与机制构建[J/OL].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4[2022-01-29].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13.1286.G.20220110.0929.002.html. [3] 李秀红,刘伦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的经济学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49-51. [4] 华嘉志,王娅茹,霍枚玫,等.陕西省助产职业岗位人才培养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全科护理, 2017,15(12):1417-1420. [5] 王新,黄美凌,李桂友,等.广州市13家医院助产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7,17(1):17-21. [6] 马梦真,丁鑫菲,于梦月,等.滨州市助产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9): 4367-4369. [7] 胡思宇,苗双.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18-21. [8] 钱娴. 江苏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实证研究——以46所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6):30-35. [9] 杨丽波,王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激励机制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0): 74-79. [10] 陈明昆,贾铃铃,王耀燕.英国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2): 102-109. [11] 赵莹雪. 德国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激励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1(10):22-26,35. [12] 韩旭,张俊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困境与方向[J].教育与职业,2020(24):41-46. [13] 曾元源,胡海祥.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制度瓶颈及突破[J].教育与职业,2017(21):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