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文龙,吴金玲,孟垂懿.新工科背景下“电机及拖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8(2):120-125. [2] 鲁正,上官玉奇.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究——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2):1-4.
 [3] 别敦荣. 学术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概念释义、办学特点与教育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22(8):61-68.
 [4] 邵波,史金飞,郑锋,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南京工程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2):25-31.
 [5] 李宏伟,朱爱斌,陈天宁.基于设计思维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3): 85-90.
 [6] 李正,杨文焕.《电机与拖动基础》虚拟实验的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 (21):147-148.
 [7] 王成江,李文武,刘会家,等.知识应用能力的进阶:工程类专业“核心应用课程”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98-104.
 [8]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9] 戴文,进张明景.电机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0] 王小波. 无刷直流电机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11] 胡勇,赵龙志,刘德佳.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铸造技术,2019,40(1):129-133.
 [12] 李玲丽,邓春萍,杨冰,等.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对策建议[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18):28-31.
 [13] 丁金龙,周渭,郑杰,等.赛教融合培养制药工程设计能力的实践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4(27):159-162.
 [14] 李伯聪. 工程思维的性质和认识史及其对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5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