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尹金荣,吴维东,任聪静,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困境、对策及展望——基于浙江大学20年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3): 150-154. [2] 杨冬,孙士茹.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审视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7):96-102. [3] 徐伟明,肖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6):76-82. [4] 尹国俊,鲁松,陈劲松.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教育的双螺旋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为例[J/OL].当代教育论坛:1-13[2024-02-20].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40008.001. [5] 刘畅.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8):60-62. [6] 胡亚光. 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9):1-4,14. [7] 戴耘.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42(1):1-23. [8] 杨栩,连志凤,朱建新.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11):147-154. [9] 马海军,张诗豪.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人民论坛,2022(19):93-95. [10] 刘润孟,霍楷.基于目标与成果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16):68-71,108. [11] 李庆,谷少伟.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11):95-96. [1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大,2022(21): 6-21. [13] 杨冬.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元假设、内在逻辑与系统方略[J].当代教育论坛,2022(4):71-82. [14] 王建华. 为何及如何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12):99-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