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薛其坤. 未来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双碳”战略下的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国际交流,2024(1):5-7. [2] 吴爽. 一流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建构研究[J].科教文汇,2024(2):53-56. [3] 王强,黄达,谢寅波.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创新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2): 29-36. [4] 隋姗姗,钱凤欢,王树恩.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基于国外经验比较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5):105-108. [5] 白莉莉,乔晓昱.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1): 92-94. [6] 杨东梅,王兴梅,赖初荣,等.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兴、产、教、赛、创”五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3,9(33): 64-67. [7] 熊峰,周增逵.数智时代高职创新创业育人生态系统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21(22):59-61. [8] 李健. 新工科背景下“双碳”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高教学刊,2023,9(26):11-14. [9] 郭天鹏.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J].山西青年,2023(3):137-139. [10] 罗兴鹏,陈耀,连远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1):86-100. [11] 谢为群,许烁,于丽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41-44. [12] 余继,闵维方.大学创新型学习环境:内涵、特征及优化策略[J].江苏高教,2019(5):54-59. [13] 苏亮,张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创新人才培养探析——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0):22-26. [14] 曹守俊.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3):183-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