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姚华刚,赵平.化工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22(11):136-138. [2] 刘有智. 新时代化工专业教育的新使命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22,39(1):2-8,30. [3] 赵文广,李娜,朱婕,等.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广州化工,2020,48(11):205-207. [4] 张旭,韩效钊,刘昆.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化工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徽化工,2016,42(6):117-119. [5] 李洁. 校企合作下的化工教学模式实践[J].化工管理,2022(32):18-21. [6] 陈卫丰,代忠旭,刘湘.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化工专业校企协同育人[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7):293-295. [7] 惠振阳,夏元平,程朋根,等.导师制下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4):383-386. [8] 杨琴. “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2. [9] 贾艳萍,张海丰,张兰河,等.依托学科竞赛,构建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造纸,2022,50(3):49-52. [10] 邵梅玲,史展.化工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学科竞赛实践分析[J].广州化工,2022,50(12):221-223. [11] 陈群. 化工类一线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2(18):50-52. [12] 吴迪,许宜申,张晓俊,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3):26-29. [1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14] 李洁. 以赛促学培养化工类创新人才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13):148-149,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