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奕如. 新工科建设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9. [2] 杨洪刚.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28):21-24. [3]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4] 王树国.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7):1-5. [5] 苗俊玲,甄红军,赵永生.京津冀地区新工科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2(5):75-82. [6] 周华祥,陶晶,华文林,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2(38):69-72. [7] 顾佩华. 新工科建设发展与深化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9(9):10-14. [8] 胡清华,王国兰,王鑫.校企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3): 43-57. [9] 王芳.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1. [10] 刘莹,阎绍泽,殷皓.基于新工科的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4):13-16. [11] 邓明阳. 产学研协同教育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6):105-108. [12] 王宏燕,张晓静,陈超,等.工程认证背景下复杂工程问题驱动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5):15-22. [13] 李丹,叶树江,刘柏森,等.新工科背景下专业集群建设思考[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2,36(5): 84-88. [14] 张姿炎.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20(20):163-165. [15] 吴飞,吴超,朱强.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促进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