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宝生.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2] 刘裕,陈璐,唐美琳.“双一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36所高校的定性比较分析[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7(1):66-83. [3] 钟秉林,王新凤.我国“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若干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4):1-6. [4] 庄岩,刘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低年级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2(4): 51-56. [5] 薛小旭,陈昌泽,谢啟发.科研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8):92-94. [6] 彭皓玥,向阳阳.我国本科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模式——基于国外一流大学研究性教学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67-70. [7] 刘玉英,杨永邦,贺常乐,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与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172-174. [8] 陈纪修,於崇华,金路.数学分析(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9]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分析(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0] 徐芹.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5):70-73. [11] 林海波,林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1(2):145-148. [12] 陈立宇,王伟芳.基于课程思政的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43(6):112-115. [13] 郭金生. 浅析数学分析课堂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合[J].河西学院学报,2022,38(2):116-119. [14] 梁晓军,王瑞婷.课程思政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原则[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9(4):145-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