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平,崔琪楣,等.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2] 朱新煜. 构建开放、协同、共享的5G生态圈[J].江苏通信,2018,34(4):3. [3] 王志勤,刘晓峰,沈嘉,等.5G+AI融合全景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4]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1-9. [5]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Z2):36-43. [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EB/OL].(2018-03-1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43324.htm. [7] 林健. 深入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组织和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 18-31. [8] 周珂,金仁东,柯红岩,等.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0(7):213-216. [9] 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等.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46-48. [10] 孙传猛,杜红棉,李晓,等.融合OBE与PAD理念的智能控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1):157-162. [11] 朱新宁,杨汀滢,张春红,等.面向科研素养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108-118. [12] 夏立,李强,黄爱华,等.基于“分层分级”课程体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 118-124. [13] 张平,崔琪楣,胡铮,等.科产教深融合,构建“无线通信中的人工智能”高新课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 14-18. [14] 崔琪楣,刘宜明,秦晓琦,等.新工科背景下无线通信中的人工智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 2023,9(21):3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