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乔建永. 构建“四融合”新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1(2):4-6. [2] 任鹏,任旭虎,周卫东,等.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双轮驱动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4(11):10-14. [3] 荣宏伟,方茜,张立秋,等. 产学研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21(5):13-15. [4] 朱露,胡德鑫,王凯峰,等.基于产出导向工程教育理念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4(3):42-57. [5] 朱露,胡德鑫,王凯峰,等.基于产出导向工程教育理念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4(4):37-53. [6] 薛晨红. 打破学科壁垒重建课程形态[J].现代教学, 2021(Z3):77-78. [7] 张晓萍,张剑,邢青青,等.“五维对接”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4(18):6-9. [8] 刘玲,孙刚成.“三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实现前提、关键与取向[J].成人教育,2024,44(8):19-30. [9] 刘祥泽,徐冰,徐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4(13):23-30. [10] 王棒,陆雯,余家斌.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生产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24,45(19):15-20. [11] 肖荣辉. 政校企协同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路径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 . 2023,41(5):143-148. [12] 薛敏, 农惠媚. 高质量发展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1(2): 187-191. [13] 徐薇,李清勇,王志海,等.基于“持续改进,闭环反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研究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9(3):21-25. [14] 胡春,王立平.从社会评价出发进行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62-63. [15] 饶志强,张益农,刘艳霞,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策略[J]. 科教文汇 ,2024(13): 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