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德鑫,纪璇.世界一流大学产教融合的组织建构研究——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4):63-78. [2] GIBSON E, DAIM T, DABIC M.Evaluating university industry collaborative research center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146):181-202.
 [3] DE FUENTES C, DUTRENIT G.Best channels of academia industry interaction for long- term benefit[J].Research policy,2012(9):1666-1682.
 [4] 徐守坤,李忠玉,王建慧.高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国际经验、中国优势与未来图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4(3):109-114.
 [5] 徐美燕. 高职院校“产教、专创”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2(Z1):75-77.
 [6] 黄倩.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 2017(9):66-68.
 [7] 张文杰,秦登峰.基于产教融合的定向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 2015(5):66-69.
 [8] 戴瑞婷,李乐民.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3):19-25.
 [9] 刘军英. 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 2024(6):157-160.
 [10] 张鹤.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8(8):42-44.
 [11] 梁盛,刘澜江,谢雨萍.酒店管理专业“五融五共三层次”进阶人才培养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25):72-75,78.
 [12] 李莎莎,龙宝新.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系统运行模式研究——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4):89-99.
 [13] 马永红,刘润泽,于苗苗.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类型及发展状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7):12-18.
 [14] 李伟,闫广芬.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回溯与前瞻[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3):92-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