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操太圣. 知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于新文科建设之内在逻辑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20(2): 130-136. [2] 修南. 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50-53. [3] 刁生虎,高泽伦.新文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评论,2021,9(1):31-48. [4] 安丰存,王铭玉.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地位及体系[J].学术交流,2019(11):5-14,191. [5] 张静. “新文科”背景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22(9): 107-109. [6] 朱承璋,肖亚龙,张锦,等.新文科创新人才数据思维培养研究[J].软件导刊,2022,21(5):233-237. [7] 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EB/OL]. (2021-12-12)[2022-05-07].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8]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 (2019-10-08)[2022-06-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9] 胡为,刘伟,徐宏宁.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2(1):117-120. [10] 张赛. 移动应用开发行业发展前景及人才需求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20):73-74. [11] 赵彪,余占清,朱桂萍,等.基于教研相融和翻转课堂的新工科教学改革实践——以“能源互联网中能量转换与互联设备”课程为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2,42(9):3490-3501. [12] 魏颖. 新时代深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2(17):93-96. [13] 张燕,李欣,郭永盼.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1(7):50-51,65. [14] 张兴玉,朱瑶丽.本科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9):24-2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