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 刘进,王璐瑶.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转型:源起、框架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162-171. [3] 刘进,王璐瑶,施亮星,等.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改革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140-145. [4] 武宝林. 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机械设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2(3): 92-96. [5] 秦先涛,刘志伟,游其勇,等.面向新基建的道桥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与新工科建设融合[J].高教学刊,2022,8(13):173-176. [6] 艾心荧,郑愚,孙璨,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2): 131-136. [7] 金东寒. 深化拓展新工科建设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12-14. [8] 许媛欣,赵军,汪健生,等.“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动力学科工程教育国际化初探[J].大学教育,2020(6): 14-16. [9] 徐寅,齐永锋,王向民.新工科下“新能源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4):89-92. [10] 王亚辉,杨玉成,吉平,等.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9(6): 66-68. [11] 许亚敏,顾力强,曹玮.工程热力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0):232-235. [12] 向阳辉,吴庆华,李国锋.建构主义视阈下高校课堂教学的共生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9): 46-50. [13]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14]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