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勇军,李向阳,刘迎云,等.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8):19-21. [2] 王云,郭钦,孙玲,等.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生命的化学,2020,40(2): 297-300. [3] 徐庆国,刘红梅,徐持平.草学硕士研究生《草学综合技能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草学,2020(S1): 89-93. [4] 杨奇慧,谭北平,张健东,等.研究生“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 149-151. [5] 徐雅楠,张国文,孙立杰,等.食品生物化学理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学,2018,38(2):340-345. [6] 叶学民,李春曦.高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7):90-91. [7] 刘迎云,刘泽华.核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8):27-28. [8] 谢水波,王文涛.南华大学对核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3(13): 55-56. [9] 朱永东. 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结构创新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147-151. [10] 朱天星,陈晶晶,张和西.突出“核”特色增强“核”动力——东华理工大学开展“六个一”教育活动纪实[J].国防科技工业,2020(2):6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