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之帅. 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2] 周凤瑾.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1,13(1):115-119. [3]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EB/OL].(2019-1-22)[2022-7-4].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7650. [4] 中南大学“五力”并举,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EB/OL].(2022-6-2)[2022-7-4].https://hudong.moe.gov.cn/jyb_sjzl/s3165/202206/t20220602_634065.html. [5] 李丹,金丹,潘敏,等.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7):3-4.7. [6] 马利凯,王庆.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4):59-62. [7] 四川大学“四个注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EB/OL].(2022-4-25)[2022-7-4].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208/202204/t20220425_621412.html. [8] 南昌大学聚焦“四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EB/OL].(2022-1-24)[2022-7-4].http://www.moe.gov.cn/jyb_sjzl/s3165/202201/t20220124_596029.htm. [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位一体”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EB/OL].(2022-1-27)[2022-7-4].http://www.moe.gov.cn/jyb_sjzl/s3165/202201/t20220127_596563.html. [10] 徐晓飞,沈毅,钟诗胜,等.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Π型’方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8-24. [11] 卢艳军,张晓东,徐涛.成果导向理念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8):79-80. [12] 庄德红,戴超男,仲雪涵.基于成果导向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31): 56-59. [13] 钱志平,马瑞,金淼,等.基于OBE理念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构建[J].教学研究,2017,40(6):83-85,91. [14] 查支祥,徐晓红,彭卫.逆向设计与正向实施——基于毕业生质量标准的工科人才培养策略[J].大学教育,2019(6):18-2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