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静琳,马培衢,王清雅.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理念与实践的探索——基于信息化的政产学研用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22(7):61-65. [2] 刘震,江珩.学研产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7):50-54. [3] 李丽君,李美玲,石慧,等.产学研协同培养研究生体系建设的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2,8(19): 25-28. [4] 李自成,文小玲,刘健,等.“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教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25-28,32. [5] 韩团军,尹继武,黄朝军,等.基于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高校驱动改革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3):64-66. [6] 海青,汪长寿.协同育人模式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应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2(2):180-184. [7] 邓国彬,张瑞,刘成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25-27. [8] 王亚煦.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2(5):80-85. [9] 张继阳,郑秀,杨捷.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教育观察,2020,9(6):29-30,80. [10] 王鑫颖.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9):14-15. [11] 石智生. 协同育人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4): 19-21. [12] 李恒超,蒋旭,叶林娟.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 2016(10):20-22. [13] 杨凡,周丛照.科教结合协同育人——中国科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0-22,44. [14] 曾蔚阳. 论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