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婷. 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4,46(4):68-71. [2] 韦彪,宗真真,李炜.高校学风问题及学风建设路径研究——基于上海某高校5565名本科生学风现状的调研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3): 299-304,316.
 [3] 卡赛尔·艾克拜尔,王以雷.关于加大高校学风建设力度的思考[J].科教文汇,2023(23):20-22.
 [4] 付洪威,乔柱,于泓.“信号处理与系统设计实验”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7):45-47.
 [5] 黄瑞焕,陈傲蕾,邹其芳.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视角下的学风建设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6):177-180.
 [6] 武承淑,黄耀樟.基于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深度融合的思政课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3):128-130.
 [7] 洪玫,严斌宇,余静.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设计——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7): 39-44.
 [8] 杨仲卿,朱晨萱,冉景煜.基于5E模型的创新实践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高教学刊,2024,10(29):23-26,31.
 [9] 王汉鹏,张冰,李梦天,等.思政教育融入有限元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4,10(28):83-86,90.
 [10] 武英芝. 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组织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9):58-60.
 [11] 周伟,钟闻.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内涵与分析[J].大学教育,2018(1):112-115.
 [12] 杜翔云, KOLMOS A, HOLGAARD J E.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29-35.
 [13] 赖绍聪. 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14-18,2.
 [14] 张崇波,邓琳君,张昱.“线上 + 线下 + 实战”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以“生态环境犯罪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2024(18):119-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