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春利,孙丹丹,徐瑶.“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1(4):149-156. [2] 姚宇华,黄彬,孙丽昕.产业学院:内涵、困境与建设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2(26):36-44.
 [3] 刘雄平,肖娟.地方本科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历程及主要问题探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8):48-52.
 [4] 尹辉,苏志刚,国内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与思考——内涵模式协同机制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21(8):74-78.
 [5] 刘国买,何谐,李宁,等.基于“三元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型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63-66.
 [6] 俞国红.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7):193-195.
 [7] 方兵. 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实然、必然与应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4):52-58.
 [8] 刘向红. 新建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0(10):104-111.
 [9] 刘薇,罗刚,乐鑫,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50): 218-220.
 [10] 林萍. 应用型地方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困境和对策[J].中国科技产业2022(11):53-55.
 [11] 秦小云,秦福利,李建.地方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23(5):1-5.
 [12] 邓小华,王晞.现代产业学院的基本职能与运行机制[J].职教论坛,2022(38):37-44.
 [13] 郭景艺. 资源依赖视角下多主体协同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的演化博弈研究[D]. 镇江:江苏大学,2022.
 [14] 吴雪枫. 中职产教融合政策执行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