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 27-28. [2] 何杰军,周念,朱阮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9):124-126. [3] 杜祥祥,施雪军,曹可生.构建地方本科高校特色,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3(7): 62-64. [4] 蒋宗礼.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设一流专业[J].中国大学教学,2020(8):7-13. [5] 刘静,陈国华.新工科背景下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以基于学生能力供给效果的高分子专业实践体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52):27-31. [6] 祁亚军,江娟,张蕾.新工科背景下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与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22(15): 21-24. [7] 禹兴海,史彩虹,金淑萍,等.“专创融合”开放创新实验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以功能高分子材料创意产品设计制备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0): 6-10. [8] 梁德伟,胡磊,梁升,等.基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探究[J].科技风,2022(24):16-18. [9] 权印. 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6):119-121. [10] 王宝玺,汤佳雯.过度教育视角下的“考研热”现象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3(8):117-122. [11] 张声森,高琼芝,蔡欣,等.创新性实验与毕业论文“两位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化学类一流本科建设试点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22(36): 19-21. [12] 王晴,戴民,高旭,等.新工科视阈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以沈阳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3(2):198-204. [13] 许建平,王春艳,王慧文,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 2021(6):78-82. [14] 陈国华,刘静,袁昌来,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思考[J].大学教育, 2023(2):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