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晓莉. 大学通识教育评价的制约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14):177-178. [2] 汪雅霜. 类型化视角下大学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8-85. [3] 汪雅霜,汪霞.高水平大学通识课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2):68-75. [4] 邸丽华,向兵,曾婧,等.通识教育平台下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性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21,3(3):234-238. [5] 王昀睿,汪卫兵,李娟.信息化背景下一流课程内容及评价体系改革[J].大众标准化,2020(18):180-181. [6] 李东海. 海峡两岸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大学,2021(14):69-71. [7] 马凤岐. 建设“金课”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4):57-63. [8] 王洋,李灿东,杨朝阳.“金课”背景下中医通识类课程的线上建设与运营策略——以中医健康理念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1):28-31. [9] 付玉媛,韩映雄.“金课”视域下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评价[J].现代大学教育,2021,37(2):103-110,113. [10] 刘晓柳,周一纯,赵延亭,等.通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以“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4):85-88. [11] 赵凌云. 论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协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7):106. [12] 王智军. 高校通识选修课的认知教育与实践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144-145. [13] 唐碧芬.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下插花艺术基础的实践教学与改革分析[J].品位·经典,2021(7):167-172. [14] 周南平,卞雅婷.理工类行业特色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优化对策[J].江苏高教,2022(4):5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