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兰芳,金滔,邱晗凌,等.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的能动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0-22,29. [2] 杨小兵.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6-8. [3] 孙国友.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价值取向研究——基于《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其配套政策文本分析[J].高教探索,2015(1):39-42. [4] 李伟宏,丁元生.应用化学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10):106-108. [5] 钟国清,霍冀川,叶旭,等.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1,26(1):16-19. [6] 宋红杰,张立春,吕弋,等.大学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7):197-201. [7] 张国. 高校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的创新途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0):22-23. [8] 朱晓霞,张勇,霍冀川,等.基于《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方法研究[J].广州化工, 2010,38(8):273-274. [9] 沈广斌. 论发展性高等教育观[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3): 9-13. [10] 程辉成,马姣丽,周建敏,等.基于OBE 理念的化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改革探究[J].山东化工,2019,40(21):156-157. [11] 王溦,邓瑶,何斌鸿.PBL教学法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整合运用[J].化工管理,2021(28):49-50. [12] 王琨琦,陈国军,左妍,等.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仿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2(3):115-119. [13] 王琨琦,任真,纪晓娜,等.可逆波循环伏安图的测定及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维生素C的电催化检测——介绍一个电化学综合实验[J].大学化学,2021,36(9):168-174. [14] 闫力强,李琳,袁亚利,等.应用化学专业“双创”教育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2):147-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