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帅,冯英娜.“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形态重构探讨——以农业机器人课程为例[J].现代农机,2022(6): 106-108. [2] 熊小艳,杨柳.“三教”改革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43(2):47-51. [3] 成恳. “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汽车,2023(12):35-37. [4] 陈伟. “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22(10):131-133. [5] 朱志浩,郭毓.“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3,36(7):161-162,164. [6] 王志鑫. 基于“四维导向、五阶能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9):163-165. [7] 陈福云.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2023(6):154-156. [8] 周璐,张宁,赵昀,等.本科职业教育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22(21):107-112. [9] 何伟锋,龚敏,吴鹏,等.工程训练机器人课程依托学科竞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2,29(1):122-127. [10] 谭文君,杨天时,赵妍妍.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农业工程与装备,2023,50(2):76-77. [11] 朱勤,朱巍峰.RobotStudio软件在ABB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2,13(17):58-60. [12] 蔡宝,朱文华,史秋雨,等. 虚实融合的工业机器人实验平台研究[J].机床与液压,2021,49(23):54-60. [13] 黄弢, 施妙辉,汪迪,等. 基于TwinCAT的机器人实验平台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2):197-202,207. [14] 庄水管,庄哲明,戴建生.可折展机器人实验平台设计与测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10):70-73,91. [15] 张坚. 基于“互联网+”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自动化应用,2022(12):160-162. [16] 黄永程,杨斌,黎志勇,等.基于RobotStudio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9,48(5):24-26. [17] 刘海燕,苏宇,林春兰,等.基于RobotStudio的生产线下料系统设计与仿真[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5):67-71,75. [18] 陈林涛,朱衡绅,蓝莹,等.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BYOD模式的“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改革[J].农业工程, 2022,12(8):112-118. [19] 王献云,屈铁军.浅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3(3):194. [20] 沈晔超,葛勇.“1+X”证书制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2,53(20): 186-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