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双成,王晓莉.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20,11(13):25-26,29. [2] 王茹.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高校共青团研究, 2020(Z2):237-241. [3] 梅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4] 李丽,周广,臧欣昱.创新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4):112-116. [5] 翟洪江,王岩,袁媛,等.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理念指导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对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5):144-147. [6] 李发武. 高校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94-96. [7] 曾德生.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20(8):38-40. [8] 王静,黄治东.“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4):77-79. [9] 侯泰瑶,张见荣,宫傲,等.探究微时代医学生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大连大学医学院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 47-48. [10] 万千,周国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高校团支部建设质量提升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75-77. [11] 赵新宇. 吉林省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12] 徐静凤. 关于高职院校设置“第二课堂”的思考——以城市园林专业为例[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6):109-111. [13] 沈忠华. 高校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18,34(6):32-37. [14] 王驰. 高职院校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27(2):209-210. |